【原创】春色朦胧游颐和(5)

长廊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情节。
长廊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情节。









【原创】春色朦胧游颐和(4)

颐和园的园中之园谐趣园小巧玲珑

,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原名惠山园。1811年重修后,取嘉庆皇帝《谐趣园记》中“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及乾隆皇帝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之意,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13处,并用百间游廊和5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
颐和园的园中之园谐趣园小巧玲珑
,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原名惠山园。1811年重修后,取嘉庆皇帝《谐趣园记》中“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及乾隆皇帝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之意,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13处,并用百间游廊和5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



横向发展的柳树


谐趣园中共有5座桥,其中以知鱼桥最为著名。该桥接近水面,便于观鱼,故取名知鱼桥。这是引用了战国时代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一次有关知鱼不知乐的富有哲理的辩论游戏。一个说,鱼儿游得真快乐;另一个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一个又反驳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古人的故事来增添游人的兴味,这是园中的“桥趣”。


海棠花开


看到摄影爱好者用用黑色背景板协助拍海棠花,效果不错。我也沾光拍一张,水平不是一般的差啊


看到摄影爱好者用用黑色背景板协助拍海棠花,效果不错。我也沾光拍一张,水平不是一般的差啊


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31.gif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海棠花蕾很像娇羞的面颊

春风阵阵吹过,花雨纷纷落下。

【原创】春色朦胧游颐和(3)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上的苏堤而建,其上建有六座桥亭。其中最著名的桥要数玉带桥

,因形似玉带而得名。其余五桥从北向南是界湖桥

、豳风桥、镜桥、练桥、柳桥。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上的苏堤而建,其上建有六座桥亭。其中最著名的桥要数玉带桥
,因形似玉带而得名。其余五桥从北向南是界湖桥
、豳风桥、镜桥、练桥、柳桥。

春天的西堤桃红柳绿分外美






新式防虫法

景明楼位于练桥和柳桥之间,始建于1750年,由主楼和两座配楼组成。乾隆皇帝用“景明”二字作楼名,

楼名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这楼是1992年复建的。
景明楼位于练桥和柳桥之间,始建于1750年,由主楼和两座配楼组成。乾隆皇帝用“景明”二字作楼名,

楼名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这楼是1992年复建的。




远观景明楼

练桥


打鸟专用武器

威武的打鸟人。当鸟儿在湖面上飞过时,耳畔一阵咔嚓咔嚓连发,整齐的像战士听到口令。



界湖桥远景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著名的一座,是当年乾隆皇帝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

在桥洞里吹奏葫芦丝是不是更好听?

西堤古柳栽植于乾隆年间,是北京地区年代最久、遗存数量最多的古柳群落,现有19株。

【原创】春色朦胧游颐和(2)

颐和园内六大城关之一:紫气东来城关,

取老子出关典故。登城可望谐趣园池榭。
颐和园内六大城关之一:紫气东来城关,
取老子出关典故。登城可望谐趣园池榭。

颐和园

内六大城关之一:文昌阁城关,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是六大城关中最大的城关。
颐和园

内六大城关之一:文昌阁城关,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是六大城关中最大的城关。

颐和园

内六大

城关之一:

宿云檐城关,俗称关帝庙。城楼内供奉关羽、周仓、关云银铸塑像。
颐和园

内六大

城关之一:

宿云檐城关,俗称关帝庙。城楼内供奉关羽、周仓、关云银铸塑像。
内六大
城关之一:

宿云檐城关,俗称关帝庙。城楼内供奉关羽、周仓、关云银铸塑像。


仁寿殿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重建,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这里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颐和园听政区的主要建筑。

乐寿堂是一个完整的四合院,整个院落显现着皇家特有的富丽堂皇。乐寿堂在清漪园时期是一座两层楼,是乾隆为贺母六十寿辰而建。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慈禧重建时改为现在一层的格局。

排云殿原是乾隆为其母后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

重建时更名为排云殿。

排云殿地处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是慈禧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它建在一座高台上,歇山重檐,前后由21间房屋组成。殿内有宝座、围屏、鼎炉、宫扇等,平台下对称排列着供防火盛水用的四口大铜缸,俗称“门海”。 排云殿四周有游廊和配殿,前院有水池或汉白玉砌成的金水桥

。这组建筑是颐和园

最为壮观的建筑群。我没有进去,只照了入口。
排云殿原是乾隆为其母后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
重建时更名为排云殿。
排云殿地处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是慈禧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它建在一座高台上,歇山重檐,前后由21间房屋组成。殿内有宝座、围屏、鼎炉、宫扇等,平台下对称排列着供防火盛水用的四口大铜缸,俗称“门海”。 排云殿四周有游廊和配殿,前院有水池或汉白玉砌成的金水桥
。这组建筑是颐和园

最为壮观的建筑群。我没有进去,只照了入口。

清华轩前身为清漪园时期的五百罗汉堂,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今仍存八角形水池、 汉白玉石桥、乾隆御制平定准格尔碑等遗物。光绪重修颐和园时,在罗汉堂的基址上建成了这组前后两进的院落,取东晋谢混《游西池》“水木湛清华”的诗意命名。正面东西各五楹,庭中有莲池,架以石桥。据说这座院落曾先后住过两位储君,即袁克定(袁世凯长子)和林彪,都没落得好下场。

水木自亲殿中的100多年前的皇家电话专线展览

早期德国西门子电话,据悉这部电话与早期慈禧所用电话是同一型号。由于当年颐和园皇家电话原物尚未寻到,这部电话则暂做替代展品。

宣统皇帝溥仪专用电话的故宫复制品。

当时的接线员

北师大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一早儿就来此写生

【原创】春色朦胧游颐和(1)

昨天,社区老年大学组织去颐和园,不仅有专车,还给备了水,考虑得真周到。尽管天公不作美,一直没给个笑脸,我们还是兴致勃勃地围着颐和园走了一圈。别看我长居京城半个多世纪,却很少来到这里,以前是嫌路远,后来是没时间,再后来是有点懒。
这次我们从新建宫门入园,十七孔桥就在眼前,铜牛也离得不远。






铜牛铸造于1755年,铜牛腹背上用篆字镌刻着乾隆皇帝撰写的一首四言铭文。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我记得40年前,游人多骑在铜牛身上照相,后来铜牛被四周的栏杆保护起来。
这次遗憾的是没有从铜牛后面照一张经典的铜牛与十七孔桥。


石舫是颐和园著名的水上建筑,始建于1755年,石舫体长36米,由巨石雕砌而成,乾隆皇帝引用唐代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加以建造,象征清朝政权稳如磐石“永不能覆”。舫上有舱楼,1860年被毁,1893年重建,取“河清海晏”之义,定名为清晏舫,是慈禧太后观景和饮宴的地方。


听鹂馆是颇有历史价值的中华老字号宫廷风味饭庄、国家级特级餐馆,因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之优美动听而得名。听鹂馆饭庄始建于乾隆年间,是慈禧太后常来欣赏戏曲和音乐的地方。牌匾是慈禧太后的亲笔手书。
这里的厨师用昆明湖里的鱼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全鱼席

,鱼类菜品达200多种,尤其受欢迎的是活吃鱼,当现宰、现烹的鱼送上桌时,鱼还鳃动嘴张,可想鱼肉有多么细嫩鲜美了。我记得很多年前曾在这里吃过用花椒芽做的菜,才知道原来这东西可以吃,而且很好吃,从此效仿。
这里的厨师用昆明湖里的鱼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全鱼席
,鱼类菜品达200多种,尤其受欢迎的是活吃鱼,当现宰、现烹的鱼送上桌时,鱼还鳃动嘴张,可想鱼肉有多么细嫩鲜美了。我记得很多年前曾在这里吃过用花椒芽做的菜,才知道原来这东西可以吃,而且很好吃,从此效仿。

长廊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颐和园长廊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


形态各异的花窗

昨天的能见度只能看到朦胧的佛香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