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社区老年大学组织去颐和园,不仅有专车,还给备了水,考虑得真周到。尽管天公不作美,一直没给个笑脸,我们还是兴致勃勃地围着颐和园走了一圈。别看我长居京城半个多世纪,却很少来到这里,以前是嫌路远,后来是没时间,再后来是有点懒。
这次我们从新建宫门入园,十七孔桥就在眼前,铜牛也离得不远。
铜牛铸造于1755年,铜牛腹背上用篆字镌刻着乾隆皇帝撰写的一首四言铭文。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我记得40年前,游人多骑在铜牛身上照相,后来铜牛被四周的栏杆保护起来。
这次遗憾的是没有从铜牛后面照一张经典的铜牛与十七孔桥。
石舫是颐和园著名的水上建筑,始建于1755年,石舫体长36米,由巨石雕砌而成,乾隆皇帝引用唐代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加以建造,象征清朝政权稳如磐石“永不能覆”。舫上有舱楼,1860年被毁,1893年重建,取“河清海晏”之义,定名为清晏舫,是慈禧太后观景和饮宴的地方。
听鹂馆是颇有历史价值的中华老字号宫廷风味饭庄、国家级特级餐馆,因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之优美动听而得名。听鹂馆饭庄始建于乾隆年间,是慈禧太后常来欣赏戏曲和音乐的地方。牌匾是慈禧太后的亲笔手书。
这里的厨师用昆明湖里的鱼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全鱼席
,鱼类菜品达200多种,尤其受欢迎的是活吃鱼,当现宰、现烹的鱼送上桌时,鱼还鳃动嘴张,可想鱼肉有多么细嫩鲜美了。我记得很多年前曾在这里吃过用花椒芽做的菜,才知道原来这东西可以吃,而且很好吃,从此效仿。
这里的厨师用昆明湖里的鱼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全鱼席
,鱼类菜品达200多种,尤其受欢迎的是活吃鱼,当现宰、现烹的鱼送上桌时,鱼还鳃动嘴张,可想鱼肉有多么细嫩鲜美了。我记得很多年前曾在这里吃过用花椒芽做的菜,才知道原来这东西可以吃,而且很好吃,从此效仿。
长廊始建于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颐和园长廊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
形态各异的花窗
昨天的能见度只能看到朦胧的佛香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