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越城绍兴·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与沈园仅一街之隔,这里的游客熙熙攘攘。

鲁迅祖居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也是目前绍兴保存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中最有名的书塾,鲁迅12~17岁就读于此。因维修未能参观。






社戏场景



鲁迅故居建于清嘉庆年间,鲁迅出生于此。











百草园是周家的菜园,因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编入课本而被人熟知,很多游客都边背课文边找课文中提到的景致。

CCTV也来拍片




短短的泥墙根


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桑树)


过节祭祖



一些当地特产,

新鲜的乌梅原来是这个样子






朱家台门的








众人皆知的咸亨酒店


太雕酒

茴香豆






凰仪桥


仓桥直街是绍兴有名的老街,全长1.5公里,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貌,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















草编达人的作品

远处三角形的建筑是绍兴大剧院

宝珠桥原名火珠桥,



这条街里一个不起眼的卖臭豆腐的人家,5元一盒真心不贵,门口总有顾客排队。


吃剩下一半才想起照相

这家绍兴菜餐馆顾客盈门,需要拿号排队,等候期间正好逛逛仓桥直街。不过绍兴菜偏咸,口味不如宁波的家常菜。





秋瑾烈士纪念碑在绍兴市中心的解放路轩亭口,

碑址为秋瑾就义之地。


从古轩亭口往北可以看到
大善塔,古塔身为六面七层,所谓七级浮图。塔顶为圆柱形,上覆铁盖,盖重约五千斤。民间流传盖内曾藏有定风珠一颗,大如龙眼,所以自从大善塔建造起后,龙风(台风、飓风)不入绍兴城。登上塔的

时间已晚,叫滴滴打车去绍兴北站。滴滴司机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先生,晚上要去车站接朋友,便尝试第一次用滴滴软件拉顺风车。在他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坐上21:45回宁波的高铁。他返家后还不忘来电话询问我们是否赶上火车,真是一位热心周到的绍兴人。

【原创】越城绍兴·沈园

沈园又名沈氏园,

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代园林。


宋池塘是在1985年考古勘探时发现的,宋代时为池塘,清代筑成高池,1988年改为现状。




亭池遗址。1985年在此发现唐代亭阁和明代假山鱼池遗址,此为出土文物。





明池也是在1985年考古勘探时发现的,底部填土中有明代鬲炉残器及其他明代瓷片出土。


宋葫芦池为宋代原物
























【原创】越城绍兴·兰亭

从绍兴东部的东湖到西南方向的兰亭有20公里路,打车去最方便快捷。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兰亭由此得名。东晋永和九年,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2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并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历史上兰亭原址几经兴废变迁,现兰亭是嘉靖年间郡守沈启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基本保持了明清园林建筑的风格。——网络资料






鹅池是兰亭的第一个景点。池水清碧,白鹅戏水,池边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亭中之碑是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为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笔,故肥瘦有别,被人称为”父子碑”。——网络资料






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四块,后于1980年修复,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许多民众都喜欢用手去摸这块残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又称”君民碑”。——网络资料

“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



“流觞亭”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匾额”流觞亭”三个字为清光绪年间江夏太守李树堂题。旁边对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是由徐生翁撰句,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先生所写。亭内陈列着由”兰亭修禊图”、”曲水流觞图”及当年流觞用具的复制品。亭背面悬有清同治年间湘潭人杨恩澍所书的当年参加雅集盛事的孙绰所作《兰亭后序》全文。——网络资料







临池十八缸由十八缸、习字坪和太字碑组成。景点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而有些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河对岸的

书法博物馆(兰亭瓷砚艺术馆)

从王右军祠的后门进入。

王右军祠建于康熙年间,粉墙黛瓦,四面临水,













据说王右军祠也是86版《西游记》的取景地之一,第20集“孙猴巧行医”中唐僧师徒揭了皇榜后来到皇宫内,朱紫国皇宫内的场景即取自王右军祠。揭皇榜的集市取景地据说是绍兴的某条街。




兰亭里茂密葱绿的竹林






因汉代时兰亭设过驿站,这里称为古驿亭。

乐池

大白鹅站在池边欢送游客


从兰亭赶往沈园途中,请出租车女司机绕到会稽山停留片刻。


会稽山北麓有个

大禹陵,相传大禹死后葬在绍兴。
据说86版《西游记》中

第四集《困囚五行山》


观音菩萨化身法师下凡来寻找西天取经的人选,找到了正在讲经说法的玄奘,玄奘讲经说法的取景地是在宁波的天童寺。

【原创】越城绍兴·东湖

周六一早乘坐高铁从宁波去绍兴,因为人生地不熟在绍兴东站下了车,以为从这里去东湖较近。实际上绍兴东站是以前的上虞北站,去年11月才更的名。在车站巧遇一位在上虞种蓝莓的好心人同路,她带着我们乘坐202换7路,顺利到达东湖。

揽月桥下的

浙东运河与东湖相邻,仅一路之隔。
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
由于浙东的地势南高北低,河流多为南北向,因此东西走向的浙东运河需要穿越多条自然河流。为维持不同区域的水位并使船只能够通过水位不同的河段,运河中修建了许多碶闸和堰坝设施。这与数量众多、形式各异的桥梁一起成为浙东运河的特色,也成为重要的运河遗产。 ——网络资料

进入东湖

乌篷船码头






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的独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乌篷船可在狭小的水道里航行,十分方便。过去人们种田、捕鱼捉虾、走亲访友、婚丧嫁娶都离不开这小小的乌篷船。绍兴的乌篷船船夫手持短桨,脚踩长桨,手脚并用,左右开弓,成为水乡一景,周作人还曾写过一篇散文《乌篷船》。


这位船夫真是敬业,大热天还带着绍兴特产乌毡帽。


秦桥



箬篑山


霞川桥
霞川桥的桥墩在
晚霞映照下在平静的湖面上隐约映出“川”字,“霞川桥”因此而得名




远处的高楼大厦有些煞风景


当年拍86版电视剧《西游记》时,绍兴东湖即是女儿国子母河的取景地,有霞川桥的剧照为证。

乌篷船穿过仙桃洞

站在岸上看仙桃洞,只是一座石框门。据说与仙桃洞零距离接触时,可以见到与倒影组合的巨大仙桃。因时间关系我们未去




喇叭洞



万柳桥



扬帆舫社戏台,观众在这里坐乌篷,品黄酒,看社戏。


稷寿楼







秦桥和

小稽轩



揽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