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欧洲掠影·比利时布鲁塞尔

10月18日下午到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000年前,布鲁塞尔这片土地还只是塞纳河边的一片沼泽地,法国国王查理在一个小岛上修建了第一座城堡,命名为“布鲁克塞尔(Broekselle)”,意为荒原上的沼泽。到14世纪,布鲁塞尔有了第二道城墙,从而形成了保留至今的五角形城区。
这里是原比利时海关,以前过境是要下车的,欧盟成立后这里已无人把守,汽车可以长驱直入。

入境后看到的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油油的草地上点缀着黑白分明的奶牛。开了2个小时车,路边还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大片土地上只见牛,不见人。

原子球塔
百度:位于布鲁塞尔市西北郊易明多市立公园内、被誉为布鲁塞尔的“埃菲尔”的原子球,是比利时著名工程师瓦特凯恩于 1958 年为布鲁塞尔万国博览会设计的。博览会闭幕后,展品被拆除,只有原子球原封未动,它成为现代布鲁塞尔的标志。这座建筑物是由 9 个直径 18 米的铝质大圆球组成,每个圆球代表一个原子,各球之间由空心钢管连接,钢管每根长 26 米、直径 3 米。圆球与连接圆球的钢管构成一个正方体图案。这个正方体相当于放大了 1650 亿倍的α铁的正方体晶体结构。8 个圆球位于正方体的 8 个角,另一个圆球位于正方体中心。9 个圆球加上钢架结构总重量为 2200 吨,最高一个球顶离地面 102 米。每个球表面都是用 5800 块三角弧形铝片焊接而成。在阳光照耀下,这座气势雄伟的建筑银光闪烁,更显得新颖别致,堪称标新立异的科学艺术品。每当夜幕降临,每个圆球外面的 9 圈灯泡交替追逐发光,奇妙的灯光点缀着布鲁塞尔的夜景。原子球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1958 年的比利时经济繁荣,是欧洲共同体的发起国之一,欧共体的总部就设在布鲁塞尔,因此,比利时首都也成了“西欧的首都”。正巧当时欧共体成员国有 9 个,比利时也共有 9 个省,因此,原子球成为比利时国内团结和西欧联合的象征。原子球不仅是旅游中心,同时也是科普场所。从地面圆形接待大厅可乘升降式电梯直达最高的顶球。顶球专供游客观赏风景,四周为一圈固定的钢化有机玻璃窗,并没有多架望远镜。在顶球远眺,整个布鲁塞尔市历历在目,远近建筑一览无余。在顶球内还设有可供 140 人就餐的餐厅和小商亭,游客在这里既可观景还能品尝美食佳酿。从顶球下来,沿球间斜行的金属管道可依次下到其它各球。下面这些球体内分门别类地陈列着太阳能、原子能、航天技术、天文方面的展品,还有比利时气象事业发展史方面的图表。参观原子球,游客可同时获得有关原子能和航天技术以及比利时最新科技成就等方面的知识,这座建筑也是一个原子博物馆。

途中经过的教堂

这可能是圣母教堂,在车上行进中拍摄

导游关照我们,要注意防范这种穿长裙、黑发、抱小孩的吉普赛人,因为她们能跟踪乞讨一两个小时。她让我想起了《叶塞尼亚》。

比利时凯旋门,1880年为纪念独立50周年和举办博览会而建,现在两旁已辟为皇家艺术和历史博物馆、汽车博物馆、军事博物馆。

新欧盟总部大厦,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法律大街200号一座十字形的大厦内。呈X形的贝尔莱蒙大楼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最具象征意义的建筑物,自1967年落成后便成为当时欧共体(现欧盟)总部的办公大楼,30多年来,它一直是欧洲联合的象征之一。贝尔莱蒙大楼的产权归比利时政府所有,欧盟以租赁方式享用。由于贝尔莱蒙大楼在建筑时大量采用了石棉这种危害健康的材料,1990年7月,比利时政府和欧共体共同决定对贝尔莱蒙大楼进行彻底去除石棉和整体翻新工程。1991年4月,当时的3500名欧共体官员浩浩荡荡地搬出了贝尔莱蒙大楼,与此同时,比利时政府授权国家公共建筑管理总署全面负责贝尔莱蒙大楼的翻新项目。2004年9月,位于布鲁塞尔欧洲城区的新欧盟总部大厦的主体工程、外部装饰、内部装修几乎全面完成。该大厦是在原欧盟总部大厦基础上改建而成的。新建的欧盟总部大厦与布鲁塞尔现址欧盟总部隔路相对,该大厦据称原为新的北约总部所建。2004年11月1日,新欧盟委员会主席及25个委员开始在这里办公。
行车途中看到的新欧盟总部大厦




比利时皇宫,曾被法国人摧毁,现在所见的是1695年重建、19世纪翻修的部分。皇宫四面皆是巴洛克风格。

比利时皇宫是比利时最宏伟的建筑物,也是比利时国王的寓所。如果皇宫顶上没有插国旗,表明国王不在宫内,这时皇宫免费对外开放参观。皇宫内部参照法国凡尔赛宫的式样,装饰有大量的壁画、水晶灯饰。估计国王不在家的时候不多,反正今天国王在家。看!国旗在高高飘扬。

在这里看到了熟悉的旗帜,这几位青年人不知在做什么?




皇宫前面是布鲁塞尔公园,也是皇宫的后花园


圣弥额尔圣古都勒主教座堂有点像巴黎圣母院


教堂前面的广场很有特色


著名的布鲁塞尔大广场,这里曾被法国文豪雨果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1998年,联合国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鹅咖啡馆(右下方门上有天鹅图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位于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一侧,与著名的市政厅相邻。著名的天鹅咖啡馆是一幢5层的楼房,因门上饰有一只振翅欲飞的白天鹅而得名。1845年2月,马克思由巴黎迁居布鲁塞尔,来这里居住。同年4月,恩格斯也来到这里。从此,天鹅咖啡馆成为他们共同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的重要活动场所。在此期间马克思写出了著名的《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等作品。现在天鹅咖啡馆也叫天鹅餐厅,已成为身份的象征,必须具有相当社会地位的人物才能自由出入。
转一篇文章:
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市中心的大广场曾被法国文豪雨果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广场”。1998年,联合国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过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大广场的魅力还在于它和著名的《共产党宣言》的渊源。
始建于12世纪的布鲁塞尔“大广场”其实并不大,其美丽在于四周精美的建筑,以及独有的人文故事。在大广场最高建筑市政厅的一侧,有一座外墙镶金的4层小楼,朝广场的正门上饰有一只振翅欲飞的白天鹅,门牌号“9”字经过岁月的洗礼已依稀难辨。
这就是著名的“天鹅之家”餐厅。门的两侧墙上各钉着两块金属牌子,已经是铜锈斑斑,上面分别用法语和荷兰语写着:“1885年4月5日至6日,比利时工人党在此成立。”下面两块铜牌则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1847年在此度过。”据介绍,马克思自1845年2月至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牌子是前年比利时政府为纪念马克思而设立的。
比利时人很看重这个历史遗迹,天鹅之家正门现在被玻璃罩保护起来,不再使用,人们只能从侧门进入餐厅。在餐厅经理范尔多的引导下,《环球时报》记者入内探访。这是一家高档餐厅,内饰金碧辉煌,雅致而富有情调。范尔多对记者说,马克思当年在此居住时,这里只是一家很大众的咖啡馆兼旅馆。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在这撰写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天鹅之家还成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德意志工人协会”的大本营。在当年的旅馆后院,马克思为工人们举行过多场“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讲座。遗憾的是,现在天鹅之家已经找不到当年革命活动的遗迹,作为著名美食评级机构“米其林”选出的星级餐厅,天鹅之家经常接待比利时总理和他的朋友们。
比利时民间曾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当年马克思是在一支雪茄和一杯葡萄酒的陪伴下写完《共产党宣言》的。但比利时史学家否定了这个说法,理由是马克思当年是作为“危险的革命分子”被德法驱逐后,流放到比利时的,生活上不可能这么“奢侈”。他在比利时3年期间搬了9次家,还生了2个孩子,经济拮据。后来马克思回忆时称比利时是“地主、资本家和神父的天堂”。可见,比利时3年生活给马克思留下的印象不怎么样。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克思离开天鹅之家后,又有一位名人流亡到此。天鹅之家对面的3层小楼,曾是雨果的藏身之处。1851年,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的反政变起义,失败后遭到迫害,被迫化装成排字工流亡到比利时。在大广场居住期间,他开始创作19世纪最伟大的讽刺诗集《惩罚集》,出版后在布鲁塞尔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

在天鹅咖啡馆拍照的中国游客更多些

在大广场的右侧是独具风格、雄伟恢宏的布鲁塞尔市政厅。这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弗兰德哥特式建筑,造型宏伟,空灵高耸,引人注目。市政厅大楼始建于1402年,它上面的厅塔高约91米,塔顶塑有一尊高5米的布鲁塞尔城的守护神圣米歇尔的雕像。市政厅的大门不在正中,厅塔也稍偏一方。其实,厅塔和大门之所以不居正中,是由于整个建筑分别建于3个不同时期,因此才出现目前的规模。厅内装修十分精美,天花板上绘制的图案美妙绝伦,栏杆花纹雕刻精细,雪白色的大理石楼梯,像一条银蛇蜿蜒而上。走廊里布满五彩缤纷的壁画。在许多巨幅肖像画中有比利时的君主像,有曾经统治过布鲁塞尔的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的国王画像,还有横扫欧洲大陆、被称为“一世之雄”的拿破仑画像。
市政厅建筑真是太高了,想要近距离将它照全可不是件易事。



看完小于连回来又路过这里,天色已晚,白天看起来像蜘蛛网似的灯线全亮了起来,这时我才发现,布鲁塞尔大广场的夜景更加美丽,当然要是能够赶上两年一次的“大广场鲜花地毯节”(8月中旬为期4天)那就更是美不胜收了。这里是需要在不同时间里细细品味的,我们急行军一样的游览又怎能体会其美之所在呢?!




多么可爱的孩子——小于廉,人们有时会将他与比利时相提并论
百度: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中心广场附近的“埃杜弗”街口,有一座引人注目的“撒尿小童”(Manneken Pis)铜雕像。这个小孩蓬松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笑眯眯地站在一个约2米高的大理石雕花台座上,旁若无人地在撒尿。他的“尿”像涓涓细流,长年不息地浇注在下面的水池里,他那天真活泼的姿态,栩栩如生的神采,十分逼真,惹人喜爱!这就是被比利时人民称誉为“布鲁塞尔第一市民”的小于廉(Juliaant)。据传说,14世纪时外国侵略军准备炸毁布鲁塞尔这座城市,小于廉急中生智,用一泡尿浇灭了正在燃烧的导火线,从而挽救了布鲁塞尔古城,使全城百姓幸免于难。比利时人民将小于廉引为自豪,盛赞他那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另一个传说中他是布莱邦特(Brabant)公爵高德福莱德二世(Godfried II)。1142年,这个两岁领主的部队与格利姆伯根(Grimbergen)领主博施奥茨(Berthouts)的部队作战。他的部队把这个婴儿领主放在篮子里吊在一棵树上以激励己方战士。在这个篮子中,小领主向着敌人撒尿。战斗以敌军的失败告终。
或许由于他太可爱了,曾被盗十几次但都“大难不死”,祝愿小于廉能永远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地“生长”在他的家乡。


在天鹅咖啡馆侧面有一座中世纪的青铜女神卧像,传说她是幸运女神,因此引来众多游客前来抚摸,以求幸福。

幸运女神被抚摸得周身金光灿灿


德拉莫内歌剧院(de la Monnaie)
德拉莫内歌剧院是比利时最好的歌剧院,该院于1700年在布鲁塞尔开幕,当天演出了吕利和拉洛二人的作品志庆。后来剧院于1820年被毁,1830年在原址重新建成了一座更加雄伟壮大的歌剧院,这座经过10年才建好的新剧院,开幕后不久便上演了奥贝尔的歌剧《波尔蒂契哑女》。此作在比利时是首次演出,引起了剧烈的政治反响,竟引发了对荷兰统治的反叛,最终导致比利时成为独立国家。后来《卡门》一剧在此演出,也获得非凡的成功。之后,该剧院又上演比利时及法国籍作曲家的歌剧,使该院受到了大众的重视。

这里为什么会有堂吉诃德像?

乞讨者

这些生活窘迫的老年人不得不在街头卖艺


晚上入住欧盟总部对面的Euroflat酒店,因为第二天早上又要出发,于是我打算凌晨即起,欧盟拍照。

欧盟总部矗立的一块石碑是纪念“欧盟之父”罗伯特·舒曼的
百度: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1886年6月29日~1963年9月4日)是一位法国政治家,曾担任法国的外交部长,以他名字命名的舒曼计划为欧盟的前身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铺平了道路。1950年5月9日罗伯特·舒曼公布了重新组建欧洲的历史性的宣言。1951年4月18日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在巴黎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被其视为欧洲在政治上走向联邦的重要一步。然而,由于二战刚刚结束,德国和法国之间的仇恨在民众当中还并未消除,因此罗伯特·舒曼的欧洲共同体思想在法国并没有得到理解,以致他不得不于1952年辞职。1953年,26个欧洲国家签署了《人权和公民基本自由斯特拉斯堡公约》,这一公约受到了罗伯特·舒曼的很大影响。从1953年至1958年,他在很多地方作报告宣传一个联合的欧洲的思想。1955年他出任法国司法部长。1957年的罗马条约将欧洲重新带回到这位“欧洲之父”早在1950年5月9日其宣言中就阐述的道路上。

黎明时的欧盟总部楼下



转一篇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文《布鲁塞尔大广场》
作者:卢鸣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宜人。维度虽与我国的“北极村”漠河相当,气候却似大连般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景色秀丽。从地图上看,她像一枚金光闪烁的明珠,镶嵌在西欧大陆的中心地带。这种“中心优势”使她得到了众多的青睐。欧洲经济共同体、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把总部设在这里,使她享有了“西欧首都”的美称。
布鲁塞尔还是一个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繁多的古老城市。早在公元979年,查理公爵就选中了森纳河上的圣热里岛定居,布鲁塞尔便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1830年比利时独立时,被定位首都。漫步在布鲁塞尔的大街小巷,一座座雄伟豪迈的古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而始建于12世纪的布鲁塞尔大广场更以独有的风姿显示出这座城市昔日的辉煌。广场地处布鲁塞尔的市中心,占地3400平方米,整个地面由清一色的花岗石铺就,四周又以哥特式、文艺复兴式、路易十四式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环绕,错落有致,风光独秀。
广场侧面的天鹅咖啡馆是一座别具一格又独有意义的建筑。这座五层楼房原为一家旅馆,大门上装饰一只展翅欲飞的白天鹅,天鹅纯白高雅,华贵大方,具有无限的美感。1845年2月,马克思从巴黎迁居布鲁塞尔就住在咖啡馆中。同年4月,恩格斯也从巴黎赶来,咖啡馆成为两位革命导师的重要活动场所。“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德意志工人协会”在此诞生。《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等伟大的著作也在此问世,一个“共产主义幽灵”从此遨游于世界的西方,并很快影响了整个世界。
雄姿勃勃的布鲁塞尔市政厅与天鹅咖啡馆栉比相邻。这座典型的古代弗兰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402年,历经78个春秋,直到1480年才竣工。厅内装饰美妙绝伦,巧夺天工。在这里,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历史名人画像济济一堂,有比利时的著名君主,有统治过布鲁塞尔的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君主的画像,拿破仑的画像依然是那么不可一世。大厅犹如一座博物馆,展示出比利时民族史的风云变幻。而市政厅长官的办公室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铜像和著名画家鲁本斯的大型油画的映衬下,显得淡雅别致,古色古香,透露出室内主任高雅的艺术品味。
蛮誉全球的“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塑像,矗立在大广场附近的埃杜里弗小巷中。这是一座栩栩如生的男孩铜像,名叫于廉。他的头发卷曲蓬松,小鼻子向上翘起,光着浑圆的屁股,旁若无人地撒出一道弧形尿流。其状其貌,楚楚动人,可笑又可爱。塑像下与喷泉相连,所以小于廉的尿永不枯竭。狂欢节时,小于廉便改尿啤酒一天,游人争相抢饮,独有情趣。关于于廉的身世,留有诸种传说:有的说他在强盗放火时,一泡尿灭了火星拯救了全城;有的说外国入侵者企图炸毁城市时,小于廉挺身而出,撒尿浇熄了导火线,自己中箭身亡;有的说他专爱站在楼顶向出殡人撒尿,激怒了过路的女神,罚他永远撒尿。1698年,巴伐利亚总督路过这里,念他赤身站在刺骨的寒风中,便赐给他金丝礼服穿戴。此举引来宾客们的纷纷效仿,他们争先把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赠给小于廉,以致他的衣服多得要专设一个博物馆来收藏。其中就有中国赠送的两套,一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另一套是1979年布鲁塞尔千年大庆时北京派人专程赠送的汉族对襟小裤褂一套。每逢10月1日,小于廉就穿上此装,一副可笑可爱的姿容。
布鲁塞尔大广场经历了近千年的沧桑巨变,如今已是全市的繁华地带,市民的活动中心。每天早晨的花市,每个周日的鸟市,使广场犹如一个大自然的芳草地,百花争艳,百鸟争鸣,一派春光四溢、万物欢欣的景象。
两年一度的八月“大广场鲜花地毯节”,已成为布鲁塞尔市民的一大盛事。“地毯节”之际,广场上人如山海,一派画中仙境,广场中心被五颜六色的鲜花铺成一块巨大的长方形“地毯”,“地毯”中间设置三个圆形喷泉,落珠溅玉般地折射出璀璨的光波,构成了“鲜花地毯”奇美的图案。“鲜花地毯”由一百多万多秋海棠组成。这些色彩艳丽的海棠花均来自距布鲁塞尔约100公里的根特地区的乡村田野,由花农精心采集,连夜运往布鲁塞尔,再由花匠们仔细编织,汇成了花的海洋。1994年,为庆祝“二战”中盟军和比利时军队——“比隆旅”的军徽。灿烂的阳光,把这块艳丽多姿的“鲜花地毯”照耀得五彩缤纷,瑰丽无比,那一束束争芳斗艳的海棠花,那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醉人花香,因那段令人难忘额度历史而更艳、更香。
古老繁华的布鲁塞尔,雅典艳丽的大广场,令人向往,令人心醉。久负盛名的古老建筑,华丽气派的现代楼群,让人感慨,让人兴奋。
因为这次是去参加书展,也就听说了比利时布鲁塞尔的长城书店,遗憾的是没有亲眼见到这家书店,转引2001年6月15日央视网站的文章《一个比利时共产党人眼中的中国共产党》留做纪念。
(中央电视台驻欧洲记者 顾玉龙)当年曾经象斯诺一样被毛泽东主席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比利时共产党人冯斯自称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分子,这位1944年参加抵抗运动时加入比利时共产党、并始终信仰共产主义的比利时老人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80岁生日的时候,向中央电视台驻布鲁塞尔记者谈起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
冯斯说:“我父母也都是比利时共产党员。1949年以前,我并不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礼炮使我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我读了一本法文版的专门介绍中国共产党的书,从而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几十年来我一直订阅《北京周报》,每期《北京周报》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要仔细阅读,通过《北京周报》,使我及时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并使自己的思想能紧紧跟上这种形势的发展”。
冯斯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知错就改的政党。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错失了许多发展的良机,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反思和努力,纠正了这个错误,走上了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路子,中国的改革开发大大促进了中国的进步,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冯斯老人最大的特点是爱穿被外国人称作“毛服”中山装,冯斯说,在中国爱穿“毛服”人大概已经不多了,在比利时穿“毛服”人只有我一个。冯斯笑着介绍说,在比利时留学的一些中国留学生一见到我就想乐,我奇怪地问他们为什么笑话我?那些学生说,一是因为看到外国人穿中山装觉得奇怪,二是因为冯斯的名字听上去有点像“疯子”冯斯说,我长年穿“毛服”不只是为了纪念毛泽东,而是因为我对中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我希望把中国革命的精神继承并发扬下去。现在国际上有一种说法,说什么中国正在变成资本主义,或者说中国正在往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走,美国有人这么说,比利时也有人持这种观点,说这种话的人往往都是住的是高级别墅、生活非常富裕的人,这些人根本不了解中国。中国是一个正在走向富裕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部分人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但中国还有一小部分人还比较贫穷,中国将近80%的人口是农民,中国共产党还需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所以我觉得中国还需要继续奋斗。
面容清瘦、戴着金丝边眼镜的冯斯是布鲁塞尔长城书店的老板,在他那里,有大量有关介绍中国的各种文字和各类图书,长城书店是海外华人和留学生常去的地方,冯斯气愤地说,有一次来了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要让我散发宣传材料,我一看全是宣传“法轮功”的书,我对那人说,现在全世界都知道被中国政府取缔的“法轮功”是邪教,这些材料没人要看,你统统拿回去。
冯斯说,今年是比利时和中国建交30周年,比利时人民对中国人民都很友好,我感觉美国的人民对中国也是友好的,但美国却有一部分政客对中国就不那么友好,甚至是有敌意的,他们内心深处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希望把中国搞乱,把中国演变成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中国人民一定要当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