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舍先生的丹柿小院

老舍本名叫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和戏剧家。老舍于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一岁半丧父,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生活,使老舍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和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他的作品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和《月牙儿》等。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写了约800余万字的作品,并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有些作品被选入小学课本。老舍的文学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他不愧是“人民艺术家”。1966年,他因遭到恶毒攻击和迫害,含冤自沉于太平湖(现已被填平),终年67岁。
如果您也喜爱老舍和他的作品,但又远离京城,请跟我一起探访老舍的故居吧。故居离王府井不远,位于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是一座栽着柿子树的四合院,被称为“丹柿小院”。1949年至1966年老舍去世,后被国务院改建为老舍纪念馆。

http://img615.ph.126.net/H_RY-4UgRq89yfTU0c5Z4Q==/1672524311616326307.gif



现在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看!黄橙橙的柿子挂满树梢。





左边是一株枣树,右边是两株柿子树。

这株是老香椿树





这里还可以玩电子游戏呢。


原来的实物摆设



我正在聚精会神地拍照,忽听一声“喵”。原来我不小心踩了这只猫的脚,还没等我向它道歉,它已缓缓而去。真是只有涵养的猫!看它多么漂亮,多么肥硕。老舍先生养过猫,从他的作品《猫》中就可以看出他对猫的喜爱和熟悉,这篇散文还是小学课文呢。


故居胡同口的景象

从故居出来不远便是首都剧场,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所在地,这里曾经上演过很多根据老舍作品改编的话剧。


题外记
在故居附近发现一家餐馆,墙上的两块牌匾引起我的注意,一块是“食品卫生等级A级”(一般这种档次的餐馆都是B级),另一块是“无味精餐厅”,这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很有特点,也很适合我。


餐馆门口有一只鹩哥,见人就说“你好,你好”,真可爱。

【原创】访纪晓岚故居

纪晓岚(

1724~

1805年)名昀,字晓岚,谥文达公。清

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献县)人。纪晓岚为清乾隆朝进士出身,从编修、侍读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他博学多识,机智诙谐,逸闻趣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生于士大夫家庭,其祖上在明永乐二年作为充实北方的大户,从南京迁来献县。他最大的功绩是编纂《四库全书》,共计3103种,

79337卷,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此外,还有《阅微草堂笔记》,这部书的名称是以纪晓岚故居内书斋命名,是他晚年追录见闻之作,文字质朴简约,有魏晋之风,是明清笔记小品中较著名的一部。
纪晓岚(

1724~

1805年)名昀,字晓岚,谥文达公。清

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献县)人。纪晓岚为清乾隆朝进士出身,从编修、侍读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他博学多识,机智诙谐,逸闻趣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生于士大夫家庭,其祖上在明永乐二年作为充实北方的大户,从南京迁来献县。他最大的功绩是编纂《四库全书》,共计3103种,

79337卷,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此外,还有《阅微草堂笔记》,这部书的名称是以纪晓岚故居内书斋命名,是他晚年追录见闻之作,文字质朴简约,有魏晋之风,是明清笔记小品中较著名的一部。
纪晓岚(
1724~
1805年)名昀,字晓岚,谥文达公。清
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献县)人。纪晓岚为清乾隆朝进士出身,从编修、侍读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他博学多识,机智诙谐,逸闻趣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生于士大夫家庭,其祖上在明永乐二年作为充实北方的大户,从南京迁来献县。他最大的功绩是编纂《四库全书》,共计3103种,
79337卷,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此外,还有《阅微草堂笔记》,这部书的名称是以纪晓岚故居内书斋命名,是他晚年追录见闻之作,文字质朴简约,有魏晋之风,是明清笔记小品中较著名的一部。
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因为电视剧“铁嘴钢牙纪晓岚”的热播,这里也成了旅游之地。纪晓岚曾在这里住了62年

11~39岁和48~82岁

)。

后来这里又几易其主: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议员刘少白曾居住这里,一度成为中共中央与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站;1931年梅兰芳、余叔岩、李石曾、张伯驹等在这里成立了北京国剧学会;……1958年晋阳饭庄在此开业。20世纪末修建两广路(广安门至广渠门)时,这里正处在规划线路上。令人欣慰的是,市政府采纳了有关建议,两广路在虎坊桥到珠市口的道路拐了一个弯,多花费约两千万元工程成本,但保留了京华印书局、纪晓岚故居、德寿堂和珠市口教堂四座经典文物。2001年经季羡林等文史专家和学者联名提议,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决定将晋阳饭庄从纪晓岚故居中迁出,将阅微草堂旧址修葺一新并对外开放,不过故居的建筑格局已非原貌。如今悬于门上的匾额即由纪晓岚第六代后人纪清远先生题写。
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因为电视剧“铁嘴钢牙纪晓岚”的热播,这里也成了旅游之地。纪晓岚曾在这里住了62年

11~39岁和48~82岁

)。

后来这里又几易其主: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议员刘少白曾居住这里,一度成为中共中央与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站;1931年梅兰芳、余叔岩、李石曾、张伯驹等在这里成立了北京国剧学会;……1958年晋阳饭庄在此开业。20世纪末修建两广路(广安门至广渠门)时,这里正处在规划线路上。令人欣慰的是,市政府采纳了有关建议,两广路在虎坊桥到珠市口的道路拐了一个弯,多花费约两千万元工程成本,但保留了京华印书局、纪晓岚故居、德寿堂和珠市口教堂四座经典文物。2001年经季羡林等文史专家和学者联名提议,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决定将晋阳饭庄从纪晓岚故居中迁出,将阅微草堂旧址修葺一新并对外开放,不过故居的建筑格局已非原貌。如今悬于门上的匾额即由纪晓岚第六代后人纪清远先生题写。
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因为电视剧“铁嘴钢牙纪晓岚”的热播,这里也成了旅游之地。纪晓岚曾在这里住了62年

11~39岁和48~82岁

)。

后来这里又几易其主: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议员刘少白曾居住这里,一度成为中共中央与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站;1931年梅兰芳、余叔岩、李石曾、张伯驹等在这里成立了北京国剧学会;……1958年晋阳饭庄在此开业。20世纪末修建两广路(广安门至广渠门)时,这里正处在规划线路上。令人欣慰的是,市政府采纳了有关建议,两广路在虎坊桥到珠市口的道路拐了一个弯,多花费约两千万元工程成本,但保留了京华印书局、纪晓岚故居、德寿堂和珠市口教堂四座经典文物。2001年经季羡林等文史专家和学者联名提议,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决定将晋阳饭庄从纪晓岚故居中迁出,将阅微草堂旧址修葺一新并对外开放,不过故居的建筑格局已非原貌。如今悬于门上的匾额即由纪晓岚第六代后人纪清远先生题写。

11~39岁和48~82岁

)。
11~39岁和48~82岁
当代几位作家,如老舍、曹禺、臧克家、张中行等,他们也曾在此祝寿、赋诗,或欣赏美景、品尝佳肴,老舍曾兴之所至在此留下

“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

”的诗句,他赞的就是晋阳饭庄的美味佳肴和纪晓岚故居的美景。但那时的纪晓岚故居与现在的这个故居并不相同,那是呈倒

“凸

”字形,前三后五、前出廊的硬山顶式建筑,前三间中间为门厅,左右两间各以隔扇相隔为

“耳室”,后五间就是

“草堂

”,东西通间,进深两间。而现在的故居只有两堂一园,面积不足原来的

1/3。
当代几位作家,如老舍、曹禺、臧克家、张中行等,他们也曾在此祝寿、赋诗,或欣赏美景、品尝佳肴,老舍曾兴之所至在此留下

“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

”的诗句,他赞的就是晋阳饭庄的美味佳肴和纪晓岚故居的美景。但那时的纪晓岚故居与现在的这个故居并不相同,那是呈倒

“凸

”字形,前三后五、前出廊的硬山顶式建筑,前三间中间为门厅,左右两间各以隔扇相隔为

“耳室”,后五间就是

“草堂

”,东西通间,进深两间。而现在的故居只有两堂一园,面积不足原来的

1/3。

这就是老舍先生所说的“庭前十丈紫藤花”,据说是由纪晓岚亲手种植,因为前面的房子已拆,现在它临街而立了。



纪晓岚与文鸾的故事



阅微草堂旧址内陈列有《景城纪氏家谱》、《评文心雕龙》、《传世文集》、《阅微草堂笔记》及纪晓岚六世孙女纪清漪捐出的明清瓷器。







关于晋阳饭庄的记载:北京解放初期,一些在解放北平时入城和一批原在北平搞地下工作的山西籍人士,琢磨着在北京搞一个经营山西风味的餐馆。后由北京市市长彭真和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这两位山西人提出这个建议,并让宣武区操办此事。经过一番选址,最后挑中了阅微草堂旧址,其时,旧址已成了区委党校。

晋阳饭庄开始只供山西籍的老同志招待来京的山西人,直到1963年才对社会开放。晋阳饭庄的匾额由郭沫若题写。晋阳饭庄的山西风味菜点有五百余种,名气较大的有香酥鸭、过油肉、小炒肉、炒杂烩、山西蒸肉等,但最让食客大快朵颐的还是面食,如太谷饼、闻喜饼、刀削面、什锦糖耳朵、肉丝炒拨鱼、莜面卷等。

据说在2001年10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来华访问。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外交部长唐家璇在人民大会堂与鲍威尔举行了友好会谈。会谈后,鲍威尔和他的随行人员突然神秘地“失踪”了。原来他直接奔向晋阳饭庄,在大堂里找了个座位品尝起了香酥鸭,这还是老布什向他推荐的。
关于晋阳饭庄的记载:北京解放初期,一些在解放北平时入城和一批原在北平搞地下工作的山西籍人士,琢磨着在北京搞一个经营山西风味的餐馆。后由北京市市长彭真和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这两位山西人提出这个建议,并让宣武区操办此事。经过一番选址,最后挑中了阅微草堂旧址,其时,旧址已成了区委党校。

晋阳饭庄开始只供山西籍的老同志招待来京的山西人,直到1963年才对社会开放。晋阳饭庄的匾额由郭沫若题写。晋阳饭庄的山西风味菜点有五百余种,名气较大的有香酥鸭、过油肉、小炒肉、炒杂烩、山西蒸肉等,但最让食客大快朵颐的还是面食,如太谷饼、闻喜饼、刀削面、什锦糖耳朵、肉丝炒拨鱼、莜面卷等。

据说在2001年10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来华访问。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外交部长唐家璇在人民大会堂与鲍威尔举行了友好会谈。会谈后,鲍威尔和他的随行人员突然神秘地“失踪”了。原来他直接奔向晋阳饭庄,在大堂里找了个座位品尝起了香酥鸭,这还是老布什向他推荐的。
晋阳饭庄当年曾是京城十大高级饭庄之一,现在是中华老字号的国家级特级酒家,堪称“正宗山西味,京城第一家”。晋阳饭庄与纪晓岚故居相伴相行半个世纪,餐饮与文化相得益彰。
备注:以上照片摄于2009年春节,当时是去晋阳饭庄吃饭,客人在饭后可以免费参观相邻的纪晓岚故居,进去转了一圈,立此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