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天路·拉萨宗角禄康公园

2009年7月3日晚回到拉萨。吃过晚饭,队友们去八角街购物。因为宾馆离布达拉宫很近,我便来到位于布达拉宫后面的宗角禄康公园。宗角禄康是拉萨著名的园林建筑。相传公元十七世纪五世dalai重建布达拉宫时掘土形成的人工湖(洼地),六世dalai在湖溏中建了龙王宫,供少数农奴主游玩。藏语“宗角”的意思是(布达拉)宫堡后面,“禄康”意为鲁神殿。

漫步在宗角禄康公园,看到的是江南水乡般的景致,稍一仰头,就可以看见矗立在红山上1300多年的布达拉宫,这里看到的是布达拉宫背面,在湖对面可以照到布达拉宫倒影,所有水中倒影的布达拉宫照片都是从禄角宗康方向拍摄的。因为时间短暂,我没有看到怪柳林(康定柳),也没有见到斑头雁和野鸭之类水鸟在那里嬉戏、游弋。回来后补看了别人拍的照片,得出结论:到拉萨去一定要去宗角禄康公园,不去是很遗憾的呀。
右下角三座白塔(转经塔)每天都迎来众多转经的人们。





高原的日照时间长,已经快九点了,天还比较亮,两个小学生在玩儿滑板

这时中学生刚刚做完晚自习,走在回家的路上。拉萨的中学生学习也很紧张啊!

【原创】天路·拉萨罗布林卡和大昭寺

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藏语意为“宝贝园林”,如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A级定点旅游景区。罗布林卡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dalai七世),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和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是旧西藏时期历代dalai喇嘛的夏宫,每年大地回春时,dalai喇嘛便从布达拉宫移居此处。西藏和平解放后,罗布林卡对群众开放,是群众休闲的场所和游客游览的公园景点。每年藏族传统节日雪顿节期间,罗布林卡内举行盛大的藏戏表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拉萨的传递活动起点就选在著名的罗布林卡。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能进去参观,只是匆匆在门口留个影,以示到此一游。

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就在罗布林卡附近。据说里面有一幅非常古老的唐卡,画的是文成公主推算吐蕃地形是仰卧的罗刹女,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把魔女的心脏镇住。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这样将湖泊填平,给建造大昭寺奠定了基础。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

(隔着车窗拍摄)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

(隔着车窗拍摄)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

(隔着车窗拍摄)
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坐落在拉萨市城南的拉萨河畔。1984年12月25日为纪念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车30周年而建。如今,虽然青藏铁路已经通车,但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仍是西藏的运输动脉。川藏公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始建于1950年4月;青藏公路北起西宁南至拉萨,动工于1950年6月。两路全长4360余公里,1954年12月25日同时通车。川藏、青藏两条公路跨越了阻隔雪域高原的重重天险,怒江、横断山脉和昆仑山等成为公路的沿途风景。11万藏、汉军民筑路员工齐心协力,用5年时间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挖填土石3000多万立方,造桥400余座。3000名筑路员工为修筑这两条公路捐躯。几十年来,国家投入巨资改建两条公路,青藏公路已经建成沥青路面。一路坐火车进藏,更加感受到川藏、青藏公路建造之伟大,不愧是西藏连接祖国腹地的“天路”。这是一座铭记民族团结、西藏发展以及筑路大军的丰功伟绩的丰碑。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路线也曾经过这座纪念碑。

大昭寺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八廓街。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距今已有1350年历史,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寺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碉楼、雕梁等藏族风格,金顶、斗拱等典型的汉族风格,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大昭寺著名喇嘛尼玛次仁说过:“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关于大昭寺有多种传说,其中之一是:大昭寺寺址曾是一片湖,松赞干布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由千只白山羊背土建成大昭寺。

大昭寺在藏族人民心中的地位不亚于布达拉宫。每天都有朝拜者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还有更多的人围绕着大昭寺转经。








从大昭寺金顶俯瞰大昭寺广场,右边远处山上是布达拉宫,近处的柳树是“公主柳”,相传是文成公主所栽。

八角街的尽头
八角街即八廓街,是拉萨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艺乃至西藏风土人情的集结地,也是旅游者到拉萨必去的购物地点。八角街是六角环形街道,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时钟,辉煌壮丽的大昭寺就是钟轴。

【原创】天路·拉萨布达拉宫(2)

巍峨的布达拉宫

从布达拉宫鸟瞰纪念碑广场和药王山

唐卡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唐卡的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

用五彩哈达编织的金刚结
哈达有5种颜色:红、黄、蓝、白、绿。红色代表护法神;黄色代表大地,同时也代表财富;蓝色代表天空,即天神;白色象征平安;绿色代表河水,是传说中菩萨和仙女的飘带。五彩哈达神圣无比,所以仅用于宗教活动。一般人只能使用白色哈达相互赠送。

皮鼓

布达拉宫的白宫
白宫始建于1645年,历时8年,以松赞干布时原有的观音堂为中心,向东向西修建起一片巨大的寺宇。整个寺宇的墙面被涂成白色,远远望去分外醒目,人们称之为“白宫”。白宫高7层,位于第4层中央的“措钦夏”(东大殿)面积717平方米,由38根大柱支撑,是布达拉宫重要的殿堂,历代dalai喇嘛在此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第5、6两层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最高的一层(第7层)是dalai喇嘛的冬宫,即dalai喇嘛参禅念经的房间。中间那个金色幔帐下的地方是dalai喇嘛观看典礼和藏戏的阳台,典礼和藏戏就在下面的这个平台上进行。这里采光面积很大,从早到晚,阳光灿烂,俗称“日光殿”。殿内陈设豪华、金盆玉碗,珠光宝气。宫殿外有一个宽大的阳台,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拉萨城。

东庭院德央厦广场
这里是dalai喇嘛看戏和举行户外活动的场所。

在布达拉宫上俯瞰拉萨城,

可以看见宗角鲁康公园
在布达拉宫上俯瞰拉萨城,
可以看见宗角鲁康公园

【原创】天路·拉萨布达拉宫(1)

由于不满意熟人推荐的导游,我们连夜电话联系在火车上拉活儿的导游。2009年6月30日一早,将行李搬到另一家宾馆后,我们开始了拉萨一日游。
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的美称,虽然6~9月是雨季,我们在这里的几天却没有赶上,老天爷也知道我们来一趟不容易,给我们好天气照相啊! 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来为了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纪念碑于2002年5月落成,其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碑高37米,主体呈灰白色。纪念碑碑体南面雕刻铭文,前方设计有两组青铜浮雕,以翻身农奴得解放、解放军筑路赞等为主题。

雄伟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在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吐蕃王朝灭亡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直至公元17世纪,五世dalai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公元1645年。以后历代dalai又相继进行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成了今天规模。    遗憾的是一早来到此地,日照不充分,照相效果不太好。其实布达拉宫的夜景非常美,但好像不是每天晚上都有灯光,我也没有赶上。

布达拉宫下的雪城
布达拉宫下的雪城是对布达拉宫正下方建筑的总称,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曾经是西藏三大领主办公场所、为统治者提供生活服务的机构、僧俗贵族宅院以及农奴的住所等的所在地。(1)雪巴列空:旧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2)雪监狱:旧西藏政府关押犯人及行刑场所;(3)宝藏局雪造币厂:旧西藏地方政府铸造货币的场所;(4)堪苏宅、(5)龙夏宅:当时僧官、贵族的宅院;(6)羌仓:公元17世纪下半叶重建布达拉宫时向宫内殿堂的护法神敬献神饮所建,后逐渐演变成酒馆;(7)东印经院。

羌仓



布达拉宫脚下的无字碑
无字碑的解释是:五世dalai喇嘛的功德太高,无法用语言来表述,所以一切尽在无字中。

一半是砖一半是草的独特墙体
台阶左侧的墙外侧赭红色的是白玛草。白玛草本身是一种柽柳枝,秋来晒干,去梢剥皮,再用牛皮绳扎成拳头粗的小捆,整整齐齐堆在檐下,等于是在墙外又砌了一堵墙。然后层层夯实,用木钉固定,再染上赭红色的颜色,这就是白玛草墙。它不仅有着庄严肃穆的装饰效果,还可以减轻墙体的分量,这对于高达13层的布达拉宫来说,显得至关重要。而且作为墙壁还很透气。白玛草制造的工序复杂,利用率又低,老百姓是用不起的,所以,赭红色的白玛草墙成为西藏社会等级的标志之一,只有贵族家族或者是寺庙才能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