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日晚回到拉萨。吃过晚饭,队友们去八角街购物。因为宾馆离布达拉宫很近,我便来到位于布达拉宫后面的宗角禄康公园。宗角禄康是拉萨著名的园林建筑。相传公元十七世纪五世dalai重建布达拉宫时掘土形成的人工湖(洼地),六世dalai在湖溏中建了龙王宫,供少数农奴主游玩。藏语“宗角”的意思是(布达拉)宫堡后面,“禄康”意为鲁神殿。
漫步在宗角禄康公园,看到的是江南水乡般的景致,稍一仰头,就可以看见矗立在红山上1300多年的布达拉宫,这里看到的是布达拉宫背面,在湖对面可以照到布达拉宫倒影,所有水中倒影的布达拉宫照片都是从禄角宗康方向拍摄的。因为时间短暂,我没有看到怪柳林(康定柳),也没有见到斑头雁和野鸭之类水鸟在那里嬉戏、游弋。回来后补看了别人拍的照片,得出结论:到拉萨去一定要去宗角禄康公园,不去是很遗憾的呀。
右下角三座白塔(转经塔)每天都迎来众多转经的人们。
高原的日照时间长,已经快九点了,天还比较亮,两个小学生在玩儿滑板
这时中学生刚刚做完晚自习,走在回家的路上。拉萨的中学生学习也很紧张啊!
标签: 布达拉宫
【原创】天路·拉萨布达拉宫(2)
巍峨的布达拉宫
从布达拉宫鸟瞰纪念碑广场和药王山
唐卡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唐卡的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
用五彩哈达编织的金刚结
哈达有5种颜色:红、黄、蓝、白、绿。红色代表护法神;黄色代表大地,同时也代表财富;蓝色代表天空,即天神;白色象征平安;绿色代表河水,是传说中菩萨和仙女的飘带。五彩哈达神圣无比,所以仅用于宗教活动。一般人只能使用白色哈达相互赠送。
皮鼓
布达拉宫的白宫
白宫始建于1645年,历时8年,以松赞干布时原有的观音堂为中心,向东向西修建起一片巨大的寺宇。整个寺宇的墙面被涂成白色,远远望去分外醒目,人们称之为“白宫”。白宫高7层,位于第4层中央的“措钦夏”(东大殿)面积717平方米,由38根大柱支撑,是布达拉宫重要的殿堂,历代dalai喇嘛在此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第5、6两层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最高的一层(第7层)是dalai喇嘛的冬宫,即dalai喇嘛参禅念经的房间。中间那个金色幔帐下的地方是dalai喇嘛观看典礼和藏戏的阳台,典礼和藏戏就在下面的这个平台上进行。这里采光面积很大,从早到晚,阳光灿烂,俗称“日光殿”。殿内陈设豪华、金盆玉碗,珠光宝气。宫殿外有一个宽大的阳台,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拉萨城。
东庭院德央厦广场
这里是dalai喇嘛看戏和举行户外活动的场所。
在布达拉宫上俯瞰拉萨城,
可以看见宗角鲁康公园
在布达拉宫上俯瞰拉萨城,
可以看见宗角鲁康公园
【原创】天路·拉萨布达拉宫(1)
由于不满意熟人推荐的导游,我们连夜电话联系在火车上拉活儿的导游。2009年6月30日一早,将行李搬到另一家宾馆后,我们开始了拉萨一日游。
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的美称,虽然6~9月是雨季,我们在这里的几天却没有赶上,老天爷也知道我们来一趟不容易,给我们好天气照相啊! 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来为了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纪念碑于2002年5月落成,其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碑高37米,主体呈灰白色。纪念碑碑体南面雕刻铭文,前方设计有两组青铜浮雕,以翻身农奴得解放、解放军筑路赞等为主题。
雄伟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在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吐蕃王朝灭亡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直至公元17世纪,五世dalai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公元1645年。以后历代dalai又相继进行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成了今天规模。 遗憾的是一早来到此地,日照不充分,照相效果不太好。其实布达拉宫的夜景非常美,但好像不是每天晚上都有灯光,我也没有赶上。
布达拉宫下的雪城
布达拉宫下的雪城是对布达拉宫正下方建筑的总称,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曾经是西藏三大领主办公场所、为统治者提供生活服务的机构、僧俗贵族宅院以及农奴的住所等的所在地。(1)雪巴列空:旧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2)雪监狱:旧西藏政府关押犯人及行刑场所;(3)宝藏局雪造币厂:旧西藏地方政府铸造货币的场所;(4)堪苏宅、(5)龙夏宅:当时僧官、贵族的宅院;(6)羌仓:公元17世纪下半叶重建布达拉宫时向宫内殿堂的护法神敬献神饮所建,后逐渐演变成酒馆;(7)东印经院。
羌仓
布达拉宫脚下的无字碑
无字碑的解释是:五世dalai喇嘛的功德太高,无法用语言来表述,所以一切尽在无字中。
一半是砖一半是草的独特墙体
台阶左侧的墙外侧赭红色的是白玛草。白玛草本身是一种柽柳枝,秋来晒干,去梢剥皮,再用牛皮绳扎成拳头粗的小捆,整整齐齐堆在檐下,等于是在墙外又砌了一堵墙。然后层层夯实,用木钉固定,再染上赭红色的颜色,这就是白玛草墙。它不仅有着庄严肃穆的装饰效果,还可以减轻墙体的分量,这对于高达13层的布达拉宫来说,显得至关重要。而且作为墙壁还很透气。白玛草制造的工序复杂,利用率又低,老百姓是用不起的,所以,赭红色的白玛草墙成为西藏社会等级的标志之一,只有贵族家族或者是寺庙才能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