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天路·林芝的鲁朗林海和尼洋风光

鲁朗林海
2009年7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鲁朗林海。
鲁朗的藏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鲁朗海拔3700米,位于距八一镇约80公里的川藏路上,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长约15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错落有秩,勾画出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夏季,清风吹拂,翻起金色的麦浪;秋冬季节,鲁朗除了山腰的松树青葱不凋,两侧山脚的树叶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弥漫满天的红霞。举目辽望,蔚蓝的天空中,白云飘飘,时而象奔驰的骏马,时而又恰似高原上的牦牛;时而呼啸而去,时而又闲庭信步,象少女婀娜多姿,象小伙儿热情奔放。
远处,皑皑白雪婉如厚厚的棉花,温暖地滋润着座座裸露的山峰;绵延起伏的山丘上,覆盖着一层嫩绿的草甸,大草甸中零星点缀着藏式民居,牛羊在草甸上悠然自得,咀嚼着可口的青草,戏嬉追逐。在这里,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与雪山、林海、田畴构成一幅梦幻般的图画,恍若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




从山上遥望尼洋风光,使人不禁想起杜牧的诗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尼洋河分支形成大草甸构成的尼洋风光确似江南。


【原创】天路·林芝的巴松措和世界柏树王园林

松赞干布出生地
2009年7月1日早上,从拉萨一路向东前往林芝,途径墨竹工卡县,这里是松赞干布的出生地。松赞干布西藏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像佛祖和高僧一样为藏族人民世代供奉。松赞干布出生时,吐蕃王朝的都城还在雅鲁藏布江南岸泽当。松赞干布3岁时,其父朗日松赞率兵灭掉北方的苏毗部落,初步统一了西藏高原。松赞干布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严格的训练,成为精通骑射、角力、击剑而武艺出众,又爱好民歌、善于吟诗的文武全才的王子。松赞干布13岁时,国王朗日松赞被人毒死。诸族举兵叛变,西部的部落乘势入侵,苏毗旧贵族也积极进行复国活动。松赞干布在这种内困外扰的严重局势下继承王位,成为吐蕃第32代赞普。他沉稳果敢,以强硬手段应付叛乱,经过3年征战,终于稳定了局势,再次恢复了吐蕃的统一。贞观六年(632年),松赞干布率部众渡过雅鲁藏布江,将都城迁到拉萨。完成西藏的统一之后,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建立了完备的、以赞普为中心、高度集权的政治和军事机构。同时,还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明的大臣,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为改变吐蕃人没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的落后面貌,他派出16名贵族到印度求学,终于创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他先后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高原,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米拉山口
位于拉萨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工布江达县界。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以东地区气候温暖潮湿,植被茂盛。碑文记载海拔5013.25米,可是我没有感觉到高原反应。

尼洋河的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位于川藏路上的尼洋河中游,山高沟深,河流湍急,为尼洋河第一大峡谷,江中一巨石兀然立于江中,背靠神佛山,相传这块巨石是工布地区的守护神——工尊德姆修炼时的座椅。
【转】小学课文
尼洋河的水
文/朱增泉
尼洋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一条支流。藏语称河为“曲”,称湖为“错”。尼洋河,藏人叫它尼洋曲。汽车顺着拉萨河河谷一路向东,渐走渐高,翻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就进入了尼洋河谷。
尼洋河之美,美在水色。那清澈,那翡翠般的绿,那飞溅的洁白的浪花,三种视觉效果纷纷攘攘、难分难辨地交融在一起。藏族人崇拜大自然,祖祖辈辈用神话故事、美妙歌舞膜拜大山、赞美江河,用了一个词:飞花碎玉。哦,飞花碎玉的尼洋河。
尼洋河源头是水汪汪的草甸,没有树。一路往下,向东,两岸山上渐渐有了疏朗的树林。树叶绿得发黑,是另一种美。远处,天上的白云和山顶的积雪在厮磨耳语。它们也害羞哪,一闪,被青山绿树遮掩,不见了。一拐弯,又看到了它们。
对岸河滩里,有一顶长方形黑色牧帐。一位身穿黑色藏袍和粉红色衣衫的藏族姑娘从牧帐里走出来,到河边打水。藏族与蒙古族的牧帐形状不同,颜色也不同。蒙古族的白色圆帐是羊毛毡子做的,藏族的长方形黑色牧帐是牦牛毛的毡子做的。
尼洋河有一景观,名叫“中流砥柱”。这块巨石像一枚带钮的四方印章,有一幢别墅大小,矗立在河的激流中心。河水冲击这巨石,溅起一片浪花,夺路而去,游人无不为之惊叹!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惊涛骇浪,岿然不动。
一路向前,涓涓细流越流越急,它要冲破各种阻力和障碍,不急不行,到了中游以下,河面越流越宽,水流渐渐平缓。这时的尼洋河已渐入佳境,河水中,可以看到对岸青山绿树的清晰倒影,天上的白云也到尼洋河里来游玩,它们被河水弄湿了衣衫,一件一件都挂到天上去晾晒。这时更想到一个词:行云流水。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境界,创造出这个美妙词汇的人,当他获得灵感的那一刻,我想心灵肯定已和大自然的美景融为一体了。

绿色明珠——巴松措
巴松措又名错高湖,是西藏东部最大的堰塞湖之一,“错高”在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湖面海拔3469米。湖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长约12公里,湖宽几百至数千米不等。最深处66米多。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巴松措是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还是世界旅游景区(点)。
巴松措景区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文物古迹、名胜古刹为一体,景色殊异,四时不同,名类野生珍稀植物汇集,实为人间天堂。
巴松措位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虽然巴松措深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山沟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区之一。
距岸边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
这里的景色确实是美不胜收啊!








世界柏树王园林
下午4点半离开巴松措前往林芝,晚上7点到达林芝的世界柏树王园林,没想到天还很亮。
世界柏树王园林位于距八一镇5公里的林芝县巴结村境内,海拔304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这里特有的柏树为国家珍稀二级保护树种,藏语称之为“拉辛秀巴”(神树)。园中有大小柏树近千棵,平均高30米,直径1米,总蓄积量5400多立方米。其中最大的一棵近57米高,直径5.8米,已经生长2500年以上,需12个成年人合围才能抱住,被誉为中国柏树之最。园林平均树高44米,平均直径158厘米。
人和巨柏在一起显得多么渺小呀!要想合影需要离开树远远的。



墨脱石锅
晚上9点来到鲁朗,在一家豆花庄吃到当地非常有名的石锅鸡。这只黑色的石锅是墨脱县出产,全手工打造。
墨脱位于西藏东南的丛林峡谷,到现在为止,还是全国唯一不通汽车的县城。当地5800米的山上,有一种石料,当地人叫“皂石”,保温性特别好,比较软,当地的人们就用这种石料做成石锅,用来煲汤、焖米饭。这些石锅是由人肩挑背扛运出深山,所以要卖1000多元呢。据说这石锅中富含锌、铁、钙、镁等17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当特别煨制的高汤盛于锅中,在高温作用下,石锅中的微量元素逐渐分解于汤中,使本来美味的菜肴和鲜汤,增添了有益无价的微量元素,在味美、鲜极,扑鼻香溢的同时,达到防癌、抗皱、延缓衰老、增强体质的功效。不过是否真有效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