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天路·拉萨布达拉宫(1)

由于不满意熟人推荐的导游,我们连夜电话联系在火车上拉活儿的导游。2009年6月30日一早,将行李搬到另一家宾馆后,我们开始了拉萨一日游。
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的美称,虽然6~9月是雨季,我们在这里的几天却没有赶上,老天爷也知道我们来一趟不容易,给我们好天气照相啊! 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来为了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纪念碑于2002年5月落成,其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碑高37米,主体呈灰白色。纪念碑碑体南面雕刻铭文,前方设计有两组青铜浮雕,以翻身农奴得解放、解放军筑路赞等为主题。

雄伟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在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吐蕃王朝灭亡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直至公元17世纪,五世dalai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公元1645年。以后历代dalai又相继进行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成了今天规模。    遗憾的是一早来到此地,日照不充分,照相效果不太好。其实布达拉宫的夜景非常美,但好像不是每天晚上都有灯光,我也没有赶上。

布达拉宫下的雪城
布达拉宫下的雪城是对布达拉宫正下方建筑的总称,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曾经是西藏三大领主办公场所、为统治者提供生活服务的机构、僧俗贵族宅院以及农奴的住所等的所在地。(1)雪巴列空:旧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2)雪监狱:旧西藏政府关押犯人及行刑场所;(3)宝藏局雪造币厂:旧西藏地方政府铸造货币的场所;(4)堪苏宅、(5)龙夏宅:当时僧官、贵族的宅院;(6)羌仓:公元17世纪下半叶重建布达拉宫时向宫内殿堂的护法神敬献神饮所建,后逐渐演变成酒馆;(7)东印经院。

羌仓



布达拉宫脚下的无字碑
无字碑的解释是:五世dalai喇嘛的功德太高,无法用语言来表述,所以一切尽在无字中。

一半是砖一半是草的独特墙体
台阶左侧的墙外侧赭红色的是白玛草。白玛草本身是一种柽柳枝,秋来晒干,去梢剥皮,再用牛皮绳扎成拳头粗的小捆,整整齐齐堆在檐下,等于是在墙外又砌了一堵墙。然后层层夯实,用木钉固定,再染上赭红色的颜色,这就是白玛草墙。它不仅有着庄严肃穆的装饰效果,还可以减轻墙体的分量,这对于高达13层的布达拉宫来说,显得至关重要。而且作为墙壁还很透气。白玛草制造的工序复杂,利用率又低,老百姓是用不起的,所以,赭红色的白玛草墙成为西藏社会等级的标志之一,只有贵族家族或者是寺庙才能用它。

【原创】天路·西去列车的窗口

夏季是西藏的旅游旺季,从西宁到拉萨的火车票一票难求。多方托人还是差两张票,无奈只能冒险上车补票。2009年6月28日20:28兰州开往拉萨的917次列车上,我们在餐车和过道里或站或坐地捱到22:30,才终于补到卧铺票。后来结识的一位消防战士可没有那么幸

运,当时他就坐在我们对面等着补卧铺票,可一直等到第二天早晨车到格尔木,才有了睡觉的铺位。29日晨6点半,车停格尔木车站,之后便一路不停到那曲。由于车过格尔木后就间断给氧气,一点儿感觉不到是在高原上疾驰,也因为这次旅行是我盼望多年的,心情格外兴奋和激动。
夏季是西藏的旅游旺季,从西宁到拉萨的火车票一票难求。多方托人还是差两张票,无奈只能冒险上车补票。2009年6月28日20:28兰州开往拉萨的917次列车上,我们在餐车和过道里或站或坐地捱到22:30,才终于补到卧铺票。后来结识的一位消防战士可没有那么幸

运,当时他就坐在我们对面等着补卧铺票,可一直等到第二天早晨车到格尔木,才有了睡觉的铺位。29日晨6点半,车停格尔木车站,之后便一路不停到那曲。由于车过格尔木后就间断给氧气,一点儿感觉不到是在高原上疾驰,也因为这次旅行是我盼望多年的,心情格外兴奋和激动。
夏季是西藏的旅游旺季,从西宁到拉萨的火车票一票难求。多方托人还是差两张票,无奈只能冒险上车补票。2009年6月28日20:28兰州开往拉萨的917次列车上,我们在餐车和过道里或站或坐地捱到22:30,才终于补到卧铺票。后来结识的一位消防战士可没有那么幸
运,当时他就坐在我们对面等着补卧铺票,可一直等到第二天早晨车到格尔木,才有了睡觉的铺位。29日晨6点半,车停格尔木车站,之后便一路不停到那曲。由于车过格尔木后就间断给氧气,一点儿感觉不到是在高原上疾驰,也因为这次旅行是我盼望多年的,心情格外兴奋和激动。
这一组照片都是在列车上透过车窗拍的,虽然质量不佳,但也能从中领略青藏铁路沿线的美丽风光。
青藏铁路路线图

车停格尔木车站

西去列车的窗口

(可能是为方便旅客照相,车窗擦得很干净)
西去列车的窗口

(可能是为方便旅客照相,车窗擦得很干净)
西去列车的窗口

(可能是为方便旅客照相,车窗擦得很干净)

晨光中的沙漠沟壑

野生动物通道(藏羚羊从这里通过)

曾为建设青藏铁路做出贡献的工厂

这里并不干涸

防沙带
为了防止风沙对青藏铁路路基的侵蚀,凡是风口的地方就会有石方格和卵砾石压沙交错方式的防沙带,它不仅阻沙效果好,也非常美观。

远处的皑皑雪山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美丽的少女”,她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与新疆、西藏接壤,面积4.5万平方公里。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整个保护区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又因其自然环境严酷、气候恶劣,至今仍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
上午9点多钟车过可可西里,我更加兴奋地望着车窗外,

全神贯注地欣赏着神秘的可可西里,捕捉着每个瞬间即逝的高原景物。
上午9点多钟车过可可西里,我更加兴奋地望着车窗外,

全神贯注地欣赏着神秘的可可西里,捕捉着每个瞬间即逝的高原景物。
上午9点多钟车过可可西里,我更加兴奋地望着车窗外,

全神贯注地欣赏着神秘的可可西里,捕捉着每个瞬间即逝的高原景物。
上午9点多钟车过可可西里,我更加兴奋地望着车窗外,

全神贯注地欣赏着神秘的可可西里,捕捉着每个瞬间即逝的高原景物。
上午9点多钟车过可可西里,我更加兴奋地望着车窗外,
奔驰的汽车与悠闲的藏羚羊

一家
奔驰的汽车与悠闲的藏羚羊

一家
奔驰的汽车与悠闲的藏羚羊
一家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某个基层保护站

——

向工作在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们致敬!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某个基层保护站

——

向工作在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们致敬!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某个基层保护站

——
向工作在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们致敬!

可可西里的防沙带

野牦牛

我没有拍到野驴和旱獭,据说这些洞就是旱獭(学名喜马拉雅旱獭,俗称哈拉)的家

邻车厢的新加坡高个子老年人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支着三角架,手里拿着长枪短炮对着窗外狂拍,捕捉到很多美好的景色。这只老鹰飞过时,他运用连拍功能,将老鹰的各种“鹰姿”记录下来,且片片羽毛都清晰可见,令人赞叹不已。可惜我没有那么好的武器和技术,只能望鹰兴叹了。


不明物体
这是不是科研用的白色帐篷?

世界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
风火山隧道位于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这里是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边缘,界于昆仑山唐古拉山之间,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性高原冻土层内,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横跨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称。 风火山被人们称作“鬼门关”,气候环境非常恶劣,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5%,年平均气温零下7度,最低气温零下41度,严寒、缺氧。地下冰流厚度在900米至1300米之间。五十年代初,“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修公路修到风火山,因这里风大、滚地雷多,而被将军取名为“风火山”。
传说,当年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实在过不去,只好去向铁扇公主借扇子灭火。铁扇公主不肯借,两人打了起来,铁扇公主用扇子煽起漫天大火,结果把孙悟空的虎皮裙烧着了。孙悟空急了,一个筋头翻到昆仑山。这时,一块着火的衣裙从空中掉到了风火山。由于这里风很大,风助火威,把山上的石头全烧红了。后来,人们便给它起了名字叫风火山。

我是在11点左右通过隧道的,虽然拍不到隧道的照片,那就拍拍风火山吧。
传说,当年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实在过不去,只好去向铁扇公主借扇子灭火。铁扇公主不肯借,两人打了起来,铁扇公主用扇子煽起漫天大火,结果把孙悟空的虎皮裙烧着了。孙悟空急了,一个筋头翻到昆仑山。这时,一块着火的衣裙从空中掉到了风火山。由于这里风很大,风助火威,把山上的石头全烧红了。后来,人们便给它起了名字叫风火山。

我是在11点左右通过隧道的,虽然拍不到隧道的照片,那就拍拍风火山吧。
传说,当年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实在过不去,只好去向铁扇公主借扇子灭火。铁扇公主不肯借,两人打了起来,铁扇公主用扇子煽起漫天大火,结果把孙悟空的虎皮裙烧着了。孙悟空急了,一个筋头翻到昆仑山。这时,一块着火的衣裙从空中掉到了风火山。由于这里风很大,风助火威,把山上的石头全烧红了。后来,人们便给它起了名字叫风火山。
我是在11点左右通过隧道的,虽然拍不到隧道的照片,那就拍拍风火山吧。

千里青藏线,公路和铁路几乎相行相伴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  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
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  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呦     ——牧歌

青藏线到了青海与西藏交界之处便分道扬镳。公路从海拔与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等高的唐古拉山垭口5230米处通过,而铁路则从公路以西50多公里处海拔5072米处的唐古拉山跨越,这里既是青藏铁路的最高点,也是世界铁路的高海拔之最。唐古拉山的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蒙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唐古拉山顶终年积雪不化,数十条远古冰川纵横奔泻,可谓“近看是山,远望成川”。这里还可以看到神秘莫测的一日四景。
远处白雪笼罩的可能就是青藏铁路的最高点,也是世界铁路的高海拔之最——唐古拉山脉,此时是中午12点整。

错那湖
错那湖位于安多县,在当地藏族人民的心目中,错那湖是一个“神湖”。每到藏历龙年,成千上万的信徒就会从四面八方拥来错那湖朝拜。传说它曾是西王母的沐浴之地。错那湖海拔4800米,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也是青藏铁路沿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下午15:15列车路过错那湖时,遗憾的是天上下起雨来,只能看一看雨中即景了。不过雨中的错那湖都这么好看,更可想而知晴天该是怎样的碧水蓝天了,这地方值得专程去一次。

水草丰美牛马壮

那曲车站
17:55到达那曲车站,我赶快跑下火车留个影,顺便感受一下高原气候。

以后的路程中就没有太多景致了,从这张新加坡旅行团的示意图上看,我有好多景点没有看到,有些是在车厢另一侧才能看到的。

21:30到达拉萨

【原创】天路·西宁

2009年6月26~28日,我们在青海西宁办班,正好在这个2200多米中等海拔高度的地方休整、适应几天。到达当天是周五,我在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东关清真大寺附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据说这个寺

平时可容纳3000名教徒礼拜,最多可达万人。可惜下午的主麻日刚刚结束,我没有赶上,有些遗憾,不过可以从街上络绎不绝的回族同胞们感受到当时的场面相当壮观。
2009年6月26~28日,我们在青海西宁办班,正好在这个2200多米中等海拔高度的地方休整、适应几天。到达当天是周五,我在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东关清真大寺附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据说这个寺

平时可容纳3000名教徒礼拜,最多可达万人。可惜下午的主麻日刚刚结束,我没有赶上,有些遗憾,不过可以从街上络绎不绝的回族同胞们感受到当时的场面相当壮观。
2009年6月26~28日,我们在青海西宁办班,正好在这个2200多米中等海拔高度的地方休整、适应几天。到达当天是周五,我在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东关清真大寺附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据说这个寺

平时可容纳3000名教徒礼拜,最多可达万人。可惜下午的主麻日刚刚结束,我没有赶上,有些遗憾,不过可以从街上络绎不绝的回族同胞们感受到当时的场面相当壮观。
2009年6月26~28日,我们在青海西宁办班,正好在这个2200多米中等海拔高度的地方休整、适应几天。到达当天是周五,我在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东关清真大寺附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据说这个寺

平时可容纳3000名教徒礼拜,最多可达万人。可惜下午的主麻日刚刚结束,我没有赶上,有些遗憾,不过可以从街上络绎不绝的回族同胞们感受到当时的场面相当壮观。
2009年6月26~28日,我们在青海西宁办班,正好在这个2200多米中等海拔高度的地方休整、适应几天。到达当天是周五,我在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东关清真大寺附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据说这个寺

平时可容纳3000名教徒礼拜,最多可达万人。可惜下午的主麻日刚刚结束,我没有赶上,有些遗憾,不过可以从街上络绎不绝的回族同胞们感受到当时的场面相当壮观。
2009年6月26~28日,我们在青海西宁办班,正好在这个2200多米中等海拔高度的地方休整、适应几天。到达当天是周五,我在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东关清真大寺附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据说这个寺
平时可容纳3000名教徒礼拜,最多可达万人。可惜下午的主麻日刚刚结束,我没有赶上,有些遗憾,不过可以从街上络绎不绝的回族同胞们感受到当时的场面相当壮观。

东关清真大寺

主麻日做礼拜时是不对外开放的)
东关清真大寺


东关清真大寺

主麻日做礼拜时是不对外开放的)

令人回味无穷的青海老酸奶
路边随处可见卖酸奶等小吃的车子。这里的青海老酸奶可真好喝呀,奶香浓郁,味道不是很酸,且耐储存。我们买了几箱带包装的碗装青海老酸奶(忘记什么牌子了),一直喝到拉萨。真盼望他们能把老酸奶的生意做到北京。其实青海的羊肉也很好吃,很香、不膻,但是因为我一到西宁就被老酸奶吸引住了,羊肉没怎么吃,每餐必喝酸奶。之后还喝过牦牛奶做的酸奶,味道则更加醇厚了。

甜醅
盆里装的是青海特色小吃之一“甜醅”,我没有品尝,感觉就像南方的酒酿,只不过是用青稞做的。当地顺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据说甜醅夏能清心提神,冬则壮身暖胃。

塔尔寺
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虔诚的藏民围着金塔转了一圈又一圈,边走边摸汉白玉栏杆的顶端,久而久之形成黑白分明的两色。在以后的行程中我又多次听到宗喀巴大师的故事。

菩提树

(白旃檀树)
菩提树

(白旃檀树)
菩提树

(白旃檀树)
菩提树

(白旃檀树)
菩提树
(白旃檀树)
小金瓦寺内繁花盛开的菩提树

喇嘛辩经
之前并不知道塔尔寺每天下午在观音殿举行辩经,没想到让我赶上了。下午4点半左右,我正准备走出殿门,却意外地发现廊子里坐着两排喇嘛,一排站着,一排坐在地上,一对一、面对面地辩论。一般坐着的一方比较稳重,思考并回答另一方的提问;而站着的一方则情绪比较激动,挥舞着双手,提问时猛击一掌,以加强语气,并且声音洪亮,还时常跺脚,气氛热烈又像在吵架。据说每天下午

4点半开始是少年喇嘛辩经,5点半开始是成年喇嘛辩经。原来辩经是他们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相当于一次小考试。通过辩经,发挥自己的水平,又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不同的领悟,加深对经文的理解。只有通过辩经才能有资格被推选进行考核,然后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这个场面难得一见,所以应该下午游览塔尔寺,在四五点钟时到达观音殿。
之前并不知道塔尔寺每天下午在观音殿举行辩经,没想到让我赶上了。下午4点半左右,我正准备走出殿门,却意外地发现廊子里坐着两排喇嘛,一排站着,一排坐在地上,一对一、面对面地辩论。一般坐着的一方比较稳重,思考并回答另一方的提问;而站着的一方则情绪比较激动,挥舞着双手,提问时猛击一掌,以加强语气,并且声音洪亮,还时常跺脚,气氛热烈又像在吵架。据说每天下午

4点半开始是少年喇嘛辩经,5点半开始是成年喇嘛辩经。原来辩经是他们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相当于一次小考试。通过辩经,发挥自己的水平,又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不同的领悟,加深对经文的理解。只有通过辩经才能有资格被推选进行考核,然后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这个场面难得一见,所以应该下午游览塔尔寺,在四五点钟时到达观音殿。
之前并不知道塔尔寺每天下午在观音殿举行辩经,没想到让我赶上了。下午4点半左右,我正准备走出殿门,却意外地发现廊子里坐着两排喇嘛,一排站着,一排坐在地上,一对一、面对面地辩论。一般坐着的一方比较稳重,思考并回答另一方的提问;而站着的一方则情绪比较激动,挥舞着双手,提问时猛击一掌,以加强语气,并且声音洪亮,还时常跺脚,气氛热烈又像在吵架。据说每天下午
4点半开始是少年喇嘛辩经,5点半开始是成年喇嘛辩经。原来辩经是他们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相当于一次小考试。通过辩经,发挥自己的水平,又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不同的领悟,加深对经文的理解。只有通过辩经才能有资格被推选进行考核,然后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这个场面难得一见,所以应该下午游览塔尔寺,在四五点钟时到达观音殿。

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这里被称作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铸造金牌的工厂、高原训练的风水宝地。

多巴基地距西宁市26公里,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南临湟水,北依象山,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海拔2365米,年平均气温约6.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世界公认的理想的高原体育训练场所。在高原和平原地区交替训练,可使运动员的成绩达到最高水平。20多年来,从这里走出众多世界冠军和奥运明星。
这里被称作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铸造金牌的工厂、高原训练的风水宝地。

多巴基地距西宁市26公里,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南临湟水,北依象山,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海拔2365米,年平均气温约6.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世界公认的理想的高原体育训练场所。在高原和平原地区交替训练,可使运动员的成绩达到最高水平。20多年来,从这里走出众多世界冠军和奥运明星。
这里被称作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铸造金牌的工厂、高原训练的风水宝地。
多巴基地距西宁市26公里,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南临湟水,北依象山,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海拔2365米,年平均气温约6.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世界公认的理想的高原体育训练场所。在高原和平原地区交替训练,可使运动员的成绩达到最高水平。20多年来,从这里走出众多世界冠军和奥运明星。

赞普林卡
在去青海湖的路上,路过湟源县的赞普林卡

。“赞普林卡”意为藏王园林,是贞观初年为迎接文成公主进藏而专门修建的行宫,后被战乱所毁,现在的赞普林卡是在原址复建的。 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途经此地,在这里停留了47天。大殿内供有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迟尊公主的佛像和藏传佛教八大教派创始人的佛像 ,殿内的墙壁上绘有文成公主进藏、藏传佛教十六尊、汉传佛教十八罗汉、释迦牟尼等大型壁画及唐卡,形象逼真、色彩艳丽。赞普林卡还供奉着当年唃厮罗王朝的两件镇国之宝: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玉身像,玉身体内装有和田玉阿弥陀佛与大日如来佛,佛像体内装藏物据专家与活佛推测为佛主舍利子。
在去青海湖的路上,路过湟源县的赞普林卡

。“赞普林卡”意为藏王园林,是贞观初年为迎接文成公主进藏而专门修建的行宫,后被战乱所毁,现在的赞普林卡是在原址复建的。 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途经此地,在这里停留了47天。大殿内供有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迟尊公主的佛像和藏传佛教八大教派创始人的佛像 ,殿内的墙壁上绘有文成公主进藏、藏传佛教十六尊、汉传佛教十八罗汉、释迦牟尼等大型壁画及唐卡,形象逼真、色彩艳丽。赞普林卡还供奉着当年唃厮罗王朝的两件镇国之宝: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玉身像,玉身体内装有和田玉阿弥陀佛与大日如来佛,佛像体内装藏物据专家与活佛推测为佛主舍利子。
在去青海湖的路上,路过湟源县的赞普林卡
。“赞普林卡”意为藏王园林,是贞观初年为迎接文成公主进藏而专门修建的行宫,后被战乱所毁,现在的赞普林卡是在原址复建的。 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途经此地,在这里停留了47天。大殿内供有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迟尊公主的佛像和藏传佛教八大教派创始人的佛像 ,殿内的墙壁上绘有文成公主进藏、藏传佛教十六尊、汉传佛教十八罗汉、释迦牟尼等大型壁画及唐卡,形象逼真、色彩艳丽。赞普林卡还供奉着当年唃厮罗王朝的两件镇国之宝: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玉身像,玉身体内装有和田玉阿弥陀佛与大日如来佛,佛像体内装藏物据专家与活佛推测为佛主舍利子。

远观日月山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

东侧,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是内地赴

西藏

大道的咽喉。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驻驿于此,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生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也有说法是:当她想到身负唐蕃联姻通好的重任时,便果断地摔碎了日月宝镜,斩断了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情丝,下定了毅然前行的决心,义无反顾地走上西行的道路。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在日月山脚下建有文成公主庙。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

东侧,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是内地赴

西藏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

东侧,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是内地赴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
东侧,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是内地赴
西藏
大道的咽喉。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驻驿于此,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生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也有说法是:当她想到身负唐蕃联姻通好的重任时,便果断地摔碎了日月宝镜,斩断了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情丝,下定了毅然前行的决心,义无反顾地走上西行的道路。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在日月山脚下建有文成公主庙。

美丽的青海湖
青海湖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在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车子围着湖边开,远远望去,夏季的青海湖碧水蓝天,煞是好看。青海湖景区的门票不便宜(100元/人),其实偌大的湖,在湖边任意处都可以观景照相,只是圈起来的景区有一块题字的石头,据说里面还有一些宰人的项目。我们看到里面游人如织,也没了兴致,一行五人一致决定不进去了。凡是能够通向湖边的路口即有收费(5元/人)的当地居民。真到了近前,水色暗了许多,不如远景。大家用省下来的门票钱在附近的饭馆吃了一顿饭,品尝了一条青海湖盛产的湟鱼,据说湟鱼只能在冰冷的青海湖水中生存,出水后生存时间很短。可能是烹调技术不佳的缘故,我没有吃出什么特别鲜美的味道,倒是价格不菲,不大的鱼每条开价120元,谁让咱是远道而来尝鲜的呢!因为停留时间仅几分钟,没有看到鸟飞鱼跃的景象,倒是湖畔大片金灿灿油菜花美丽如画。


油菜花儿黄

风马旗(经幡)

青海原子城(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青海原子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境内的金银滩草原,总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它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即原国营221厂,是中央1958年决定建设的我国核武器研制、实验和生产基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都诞生在这里。很遗憾,那天行程匆匆,没有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前照相,这座碑碑高16.15米,象征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由张爱萍将军题写碑名。原子城纪念馆也没有来得及去,应该是很值得一看的。这里还有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两弹元勋和科学家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和周光召等居住过的“将军楼”,以及建厂初期苏联专家居住过的“黄楼”。

原221厂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