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又名“在中堂”,是清代

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

资本家乔贵发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

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

的独特风格。

《大红灯笼高高挂

》、《昌晋源票号

》、《赵四小姐与张学良

》等40多部影视剧曾在此拍摄。
我们从平遥过去并不算远。
据导游讲,山西最值得看的是王家大院(灵石)的气派,常家大院(榆次)的小桥流水。乔家大院(祁县)的大院最小,但名气最大。山西还有渠家大院(祁县)、曹家大院(太古)、申家大院(长治)。其他还有晋城的皇城相府,那里

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居,也

是一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

还在那里拍过几集《

分6个大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

,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

百寿图照壁。





砖雕的葡萄,寓意蔓长多枝、多子多福。

乔致庸是乔家第三代人,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他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

乔致庸待人随和,讲究诚信为本、以德经商。乔致庸一生做出诸多善行。光绪三年天遭大旱,乔致庸开粮仓赈济灾民。
19世纪末连年战乱,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落,大量白银

外流。晚年的乔致庸一改以往不治家宅的传统,于同治

初年(1862年)开始
乔致庸治家很严。其家规有: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

,三不准虐仆,四不准赌博,五不
准冶游,六不准酗酒。
乔致庸还把亲拟的对联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儿孙,注重节俭,不要贪图安逸,坐享祖业。他对儿子进行排队分析,认为长子骄横跋扈,次子个性暴烈,三子过于老实,四子朴实迟钝,五子是书呆子,六子体质瘦弱,没有一个是他的理想继承人。只有长孙乔映霞

性格忠诚厚道,聪明伶俐,故对映霞寄予厚望,教诲也多,这对



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





慈禧太后

在八国联军

侵华而逃向西安时,乔家捐赠30万两银子给太后解燃眉之急。后来西太后为感其忠诚而赏赐了两盏乌木宫灯——九龙灯。全国至今未发现第三盏。
慈禧太后


犀牛望月镜是

一面直径约一米的镜子,镜架镜框为木质最坚硬的珍稀树木铁力木所制,雕刻有祥云犀牛,祥云下方的犀牛似在痴望明月。

花梨木的屏风







琴棋书画

木雕


经商分为行商和坐商



这个圆形招牌挂两个,说明其星级高。


各种店家的幌子,中药店的有丸药、金鱼,有痊愈的意思。








砖雕猫扑蝴蝶,谐音耄耋,寓意长寿。

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

知足阁




照壁上的动物有讲究








元宝院是山西一大怪,雨水流进院子,肥水不流外人田。



为善最乐,这是乔家最老的匾。














在中堂是乔家大院原来的名字


门楣上的雕刻真是丰富啊





























大院附近的小商贩









这里的枣子又大又便宜






大院对面有个燕京啤酒厂的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