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原古都之行·开封天波杨府

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的府邸,因其位于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杨家一门忠烈,曾大战金沙滩,力保大宋江山,是北宋的柱石之臣,可惜终被奸人所害。流传于民间的“杨门女将”、“四郎探母”、“佘太君点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穆桂英十二寡妇征西”、“打焦赞”等故事都和杨家将有关。

天波杨府建筑井然有序,由东、西、中三个院落组成。中院是杨府官邸部分,有大门、照壁、钟楼、过厅、天波楼、配殿、后殿,殿内有歌颂杨家将忠心报国的大型群雕和祭祀杨家将的孝严祠;西院是杨家花园,内有亭、台、楼、榭、廊、山水、曲桥,一派江南园林风光;东院是校场,是骑马射箭、校兵练武的场所。











【原创】中原古都之行·郑州二七塔

2010年7月24日我们在郑州办会,顺便游览了几个地方。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郑州还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一,曾经是五朝(黄帝、夏、商、郑、韩)的古都。
因为我们的闲暇时间太少,只在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附近转了转。
二七纪念塔建于1951年,当时是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1971年改修成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双身并联式塔,塔全高63米,共14层(包括底座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高矗一枚红五星。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历史文物,塔底层有地道穿广场与道口相通。不过,现在的二七塔在周围众多高大的建筑物衬托下已经显得很不起眼了。这里又因为靠近火车站,毗邻商业街,所以显得嘈杂和脏乱。若不是早上六点到此,还真发现不了这些“井盖”呢!广场上这9个“井盖”据说是代表当时京汉铁路大罢工的9个重要城市,上面的城市名称用了4种不同字体。










商业步行街


猛然发现了这家招待所,其名称让人无语!

不知道他在吃什么,难道是河南烩面?

因为前面的建筑变成废墟,清真寺露了出来。

【原创】西塘古镇(2)

在这里随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此“人家”非彼“人家”,乃客栈、餐馆也。这里的人们也还保留着在河里洗洗涮涮的习惯,可惜河水浑浊已不再清澈。

















据说圣堂里的关帝像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在“文革”中被保护下来的。




临河的窗子多有“美人靠”,坐在这里观景、看书一定很惬意。





在西塘镇122条长短不一的弄中,石皮弄最窄,宽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地面用168块石板铺成,弄面平整,下为下水道。石皮弄左右两壁梯级状山墙有6~10米高,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古老而又独特的风姿。


倪天增祖居
倪天增于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83年任上海市副市长,被上海人民称为“风雨市长”、“平民市长”。1992年6月因突发性心肌梗死逝世,终年54岁。朱镕基对他的评价:“市民的公仆”,“勤政的楷模,汗洒浦东,功在千秋”。


西塘的西园旧址原是一户朱姓人家的花园。1920年冬天诗人柳亚子来西塘,曾住西园并与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园摄影留念,题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现在看到的西园建于1990年,为纪念柳亚子来西园,取名为西园。园内环绕砖砌花格游廊、水榭、曲桥、假山、凉亭、人工瀑布。



园子里有一尊柳亚子先生的铜像

【原创】夏日京郊游

2010年6月12日端午节小长假前两天,我们在京郊怀柔住了一天。这是个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地方,也许是非节假日的缘故,这里人出奇的少。我们寥寥几人漫步在宽阔的马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都市生活中久违的寂静和青草的芬芳,真是很惬意啊!















舒适的四合院






餐厅好似植物园

色彩各异的藤本月季







步调一致的鹅一家三口


长者先  幼者后——懂礼貌的小鹅值得表扬


归途中在顺义的一家果园里采摘,桃子还没有成熟,每个果子都“穿着”纸外套,真是“个个皆辛苦”啊。

杏树硕果累累

并蒂杏

熟透的红樱桃似挂在树上的小红灯笼

【原创】走马观花逛世博·璀璨世博夜

世博园的夜景很美。天将黑,一些摄影爱好者便扛着精良的设备,寻找最佳点,支起三角架——瞄准。
我一没有单反,二没带三角架,技术也不行,就只能撞大运了。为防止晃动屏住气照夜景,请别见笑。
盘中落日

辉煌的“粮仓”


变幻莫测的“喇叭花”













宇宙飞碟降地球

心灯如月

白天都没看到这只澳门玉兔,晚上它显得异常夺目。

牵牛怒放

五彩缤纷的卢浦大桥





乘船来到浦西展区,已经累得筋疲力竭,尽管这会儿游人很少,我们也没兴致进去参观了。



总结:世博园的夜景很值得一看,因此,应该一早进去,逛逛吃吃,走走歇歇,留点精力看夜景;或者索性逆行,先看浦西再看浦东,中午乘船到浦东展区品尝美食,略作小憩后参观各国展馆,想必这时游客已少,不必排长队了。不知是否有人尝试过。

【原创】走马观花逛世博·中国联合馆一瞥

傍晚时分,中国省区市联合馆排队的人较少。尽管我们已经很累了,但还是兴致勃勃地进去看看。在这里还巧遇著名歌唱家胡松华先生。





三大古瓷都之一的德化白瓷雕《奥运和鼎》,高129厘米,直径72厘米,上部四面饰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吉祥纹饰;鼎内饰以盛开的梅花、牡丹花、菊花;鼎的中部饰以橄榄叶、和平鸽、龙、奥运会比赛项目篆字图案,以及中国古老的射箭、摔跤、骑马、武术、杂技等体育项目浮雕。

大型寿山石雕刻《春声赋》

福建馆的脱胎漆瓶直径1.5米,高3.6米。

江苏馆的镇馆之宝玉雕白菜,长90厘米,高56厘米,净重150公斤。

这里每天上演几场昆曲,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只能看录像。





北京馆把胡同标识带来了。

还有奥运玉玺

美丽的少数民族姑娘



【原创】走马观花逛世博·世博美食

世博园里的饮食点之多,种类之全,不仅不会让游人忍饥挨渴,还可以品尝到中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美食呢。
先说说喝水:因为安检很严,不能带瓶装水进去,于是有些聪明之士带个空瓶子进去,里面相隔不远就有一个饮水处,直饮水龙头足够用,还有专门为水杯、瓶子接水的龙头。不想喝白水的人可以在摊点买各种各样的饮料,有的国家馆里还出售带来的本国饮料、食物等。
再说说吃饭:别以为世博园里只有价格昂贵的高档餐馆,我就看见路边摊位上有卖方便面的,还有5元3个的大包子;像肯德基、必胜客这类洋快餐,以及上海豫园南翔馒头店的中式大排档,花钱不多就能吃的很舒服;可谓是风味各异,丰俭由人。世博园里还集中了各地的名餐馆,很多都是中华老字号,足不出园就可以品尝到千里以外的名家美食,何乐而不为呢?








这是素食名餐馆


40岁以上的人大概都还记得电影喜剧片《满意不满意》吧,其中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苏州的小小得月楼里。如今这家苏州名餐馆也搬进了世博园,价格嘛中等偏上,人均百元。

里面装修得非常精美,双面苏绣的屏风、古色古香的吊灯显得很有品位。有的服务员小姑娘还能用英语报菜名。

这里的名菜:松鼠鳜鱼、清炒虾仁、八宝鸭,我觉得炒鸡头米(芡实)和青菜很好吃,鸡头米很香、有嚼头。

【原创】走马观花逛世博·美哉世博馆(5)

日本馆(紫蚕岛)也要排3小时队,可能大家都想看看机器人吧。






新西兰馆外面的大树令游人驻足并猜其真假。这是Pohutukawa树,每年12月绽放出艳丽的红色花朵,被喻为新西兰的圣诞树。橡皮做的树干上有25000朵花。










韩国馆里年轻人很多





远处就是沙特馆的月亮船

尼泊尔馆人不多,所以进去多照了几张





【原创】走马观花逛世博·美哉世博馆(4)

英国馆真有创意,毛茸茸的,有点像英国皇家卫队的熊皮帽子。

意大利馆隐约能看到里面的雕塑

这可能是澳大利亚馆的下面

这四个字是卢森堡的真实写照

去过卢森堡的人对这个雕塑都很熟悉

瑞士馆上面有缆车


法国馆

比利时馆外面有卖比利时冰激凌和比利时饼干的亭子,不知道有没有比利时巧克力卖。

西班牙馆的藤条编的外墙很吸引人们的眼球








在丹麦馆外面能看到美人鱼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