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本名叫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和戏剧家。老舍于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一岁半丧父,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生活,使老舍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和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他的作品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和《月牙儿》等。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写了约800余万字的作品,并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有些作品被选入小学课本。老舍的文学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他不愧是“人民艺术家”。1966年,他因遭到恶毒攻击和迫害,含冤自沉于太平湖(现已被填平),终年67岁。
如果您也喜爱老舍和他的作品,但又远离京城,请跟我一起探访老舍的故居吧。故居离王府井不远,位于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是一座栽着柿子树的四合院,被称为“丹柿小院”。1949年至1966年老舍去世,后被国务院改建为老舍纪念馆。
http://img615.ph.126.net/H_RY-4UgRq89yfTU0c5Z4Q==/1672524311616326307.gif
现在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看!黄橙橙的柿子挂满树梢。
左边是一株枣树,右边是两株柿子树。
这株是老香椿树
这里还可以玩电子游戏呢。
原来的实物摆设
我正在聚精会神地拍照,忽听一声“喵”。原来我不小心踩了这只猫的脚,还没等我向它道歉,它已缓缓而去。真是只有涵养的猫!看它多么漂亮,多么肥硕。老舍先生养过猫,从他的作品《猫》中就可以看出他对猫的喜爱和熟悉,这篇散文还是小学课文呢。
故居胡同口的景象
从故居出来不远便是首都剧场,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所在地,这里曾经上演过很多根据老舍作品改编的话剧。
题外记
在故居附近发现一家餐馆,墙上的两块牌匾引起我的注意,一块是“食品卫生等级A级”(一般这种档次的餐馆都是B级),另一块是“无味精餐厅”,这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很有特点,也很适合我。
餐馆门口有一只鹩哥,见人就说“你好,你好”,真可爱。
分类: 2010游记
【原创】上海人民公园和南京路
2010年9月中旬又来到上海,这是我半年来第三次到上海开会,足见上海世博会吸引来多少人了。不过这次我没有再去世博会,只去南京路一带转了转。上次来此是在世博开幕的前夜,这里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这次先去看看30多年前曾经来过的人民公园。没想到现在人民公园以每周日的相亲角和英语角而闻名,一到周日便人头攒动,热闹非常。我去的那天正值平时,公园里很清静,仅有一些老年人在打牌,没能体会一下周日的盛况。
马路边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地铁入口
著名的老字号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和新世界百货股份有限公司
老婆婆卖茉莉花串,这在南方很多见。
老字号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
“女服之王”鸿翔时装公司和独具特色的帐子公司
老字号餐馆
南京路上古老而华丽的优秀建筑
南京路上的中老年人抖空竹表演很精彩
游览车
老字号王开照相馆
遥望浦东
老市长陈毅的塑像屹立于外滩
外滩的金融聚集带
美丽的浦东
五角场的标志性建筑“彩蛋”在晚上可以发出七色光
【原创】风雨长白山
2010年8月20~22日在长春开会,我们住的地方离长春市区较远,没能看到市区的景色。即使如此,长春也给我留下了绿化好、街道干净、空气清新的印象,不论汽车开出多远,路边都是整齐成排的树木,真美呀!
抽空去了一趟长白山。遗憾的是,今年吉林发洪水,难得有好天气。19日我们下飞机不久就开始下雨,晚上更是遭遇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长春市区严重积水,所有车辆都堵在路上,造成半数以上的人没能参加晚上的开幕式。去长白山那天,我们祈祷老天爷给个笑脸,谁曾想一天都是阴雨绵绵,雾气腾腾。顶风冒雨到了山顶,只见周围白茫茫一片,谁都搞不清楚天池在何方。同行的一个小伙子来了3次都未见过天池,他说:第一次是因为雾大,第二次是因为雨大,这次是因为风大、雾大、雨大
。可见那天的天气有多么恶劣。所以,到长白山旅游一定要挑个晴朗明媚的好天气。另外,还要自备一件雨衣(山上不让打伞)和厚衣服,因为海拔较高,气温比山下低很多,当然山上也有租棉服的。
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5.gif
长白山和其他山不同,不能自己步行上山,进门后就乘上崭新的大巴,这样山里的花草树木倒是保护得很好。
去天池的路有些难走,多是弯路和急转弯,所以要换乘猎豹汽车或奔驰商务车上去,都是新车啊,司机师傅也很有经验。
我是乘坐“110”上山的,哈哈!
这里海拔2000多米,离山顶还有一些距离,但已经是风雨交加,让人难以行进了。
四周望去就是这般景象
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3.gif
回到山下风雨小了很多
名曰小天池,可比天池差远喽!
老态龙钟的岳桦树
一边倒
绿渊潭有如翡翠嵌白山
就地取材、别具一格的木椅
温泉煮蛋是真的,温泉煮玉米难道能煮熟吗?
温泉流经的地表冒着热气
长白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
瀑布就藏在山后
去看地下森林的路上,经过一片很大的森林,据说这里有松鼠、麝等,可是我没有见到。
少见的红蘑菇
前方就是地下森林,地下森林也称谷底森林,由于造山运动造成大面积地层下塌,形成巨大的山谷。谷底古树参天,树分三层,巨石错落有致。我们没有真正走到地下森林,而是在上面远眺。
在二道河一家饭馆吃饭时见到人工栽培的人参。
退役的飞机也能发挥余热
途经蛟河服务区时停车休息,这里有大片的绿地,再加上整齐美观的建筑物,使人有在国外旅游的感觉。据导游说,蛟河北面有一座国家4A级旅游胜地拉法山,山体呈三面锥体,无论怎样变换视角,其山型都不变。
敦化的夜晚
吉林大道的灯(市花君子兰)
【原创】美丽的青岛·奥帆中心
我顺着路标找到可以看到奥帆中心的海边,没想到早晨海上的浓雾使几米开外白茫茫一片,更别说看遥远的奥帆中心了。我耐心地等到10点多钟,奥帆中心影绰绰地显露出来,也是像海市蜃楼一般。时间关系,只能留下些许遗憾了。
【原创】美丽的青岛·八大关
八大关是我在青岛最喜欢的地方,我喜欢它的建筑之美,喜欢它环境的幽静。八大关景区有十条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故统称为八大关。八大关街区道路的最大特色表现在行道树上。路旁栽植了各具特色、品种不同的树木,大多是珍稀树种。山海关路种的是法桐,居庸关路种的是银杏,临淮关路种的是龙柏;正阳关路种的是紫薇,嘉峪关路种的是五角枫,韶关路种的是碧桃,宁武关路种的是海棠和枫树,紫荆关路种的是雪松。
第二海水浴场,毛泽东曾在此游泳。
这里多见的吊床
山海关路17号是一座日本式建筑,1940年由在青岛的日本人所建,楼内设有4个房间,其中一个日式套间的墙壁上镶挂着一块樱花木,据日本人考证,该樱花木有上千年的树龄,十分罕见。这座楼有个别称叫“元帅楼”,因为十大元帅中的6位元帅曾在该楼居住。
正阳关路
山海关路13号是中西混合式别墅,建于1935年。建筑面积895.57平方米,楼的主体连地下室3层,砖混结构,挂瓦式的屋顶,红砖墙面,花岗石砌成的墙角,整个建筑庄重大方,1988年内部经过装修改造,同山海关路15号楼连为一体。这曾是民国时期的山东省政府主席大军阀韩复榘的住所,汪精卫等也曾在此住过。
山海关路9号(又称钓鱼台)是美式建筑,美国第七舰队将军柯克上将的宅邸,美国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在此居住过。这里接待的宾客大都是外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领导人。
山海关路5号大约在1934年前后落成,建筑面积603.84平方米,占地1.688亩。日寇第二次占领青岛时,建造了这座现代风格的日式住宅,它没有丝毫战争的阴霾,反而外型很别致,外墙用绿色的釉面砖镶嵌,每经雨水冲洗,格外碧绿,院内的植物是紫藤,整个院子十分幽静。
宁武关路
花石楼是1932年由一位俄罗斯人格拉西莫夫修建的,由于是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楼。为欧洲古城堡式风格,有古罗马哥特建筑的遗风,室内有巴洛克、洛克克的痕迹。是八大关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栋别墅,如果按近代欧式建筑传统模式去套它,好像并不十分贴切。此楼建筑面积753.7平方米,院内面积4.5亩。楼的主体共5层,顶层为观海台。解放前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曾在此住过。相传蒋介石曾在这里避过难。解放后,花石楼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馆舍。
紫荆关路和另一条路的岔路口
紫荆关路
居庸关路
临淮关路
紫荆关路
这里也是照婚纱照的好地方,一会儿功夫我就碰到两对儿。
正阳关路
函谷关路
武胜关路有一片杉树林,笔直的杉树有数十米高。
嘉峪关路
【原创】美丽的青岛·漫步海滨
2010年7月30日在青岛开会,利用会前会后各半天时间转了转。上次来青岛好像是5年前了,这次我还是故地重游,到上次去过的海边和八大关看看。
木栈桥
第一海水浴场的人还是那么多,只是水浅了许多。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就在海边
汇泉路的小洋房似乎有历史了
这里是疗养的好地方
几年不见楼长高了许多
沿着海边走,一路都是公园,所以不感觉枯燥。公园里的雕塑很有意思,海趣园因为在青岛市少儿活动中心附近,这里的雕塑设计与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巧妙融合,寓教于乐。有“岳母刺字”、“曹冲称象”、“铁杵磨成针”、“闻鸡起舞”、“伯乐相马”、“孔融让梨”等,这里放个“猴子捞月”和“司马光砸缸”。
还有一位帮着使劲呢!
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1.gif
“五月的风”是座落在“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高达30米,直径27米,重达500余吨,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钢质城市雕塑。
没想到双层巴士还可以当餐车用,食品种类还不少,真方便啊!
音乐广场里的音乐家雕像
白色的软体雕塑“音乐之帆”里,小草夕阳合唱团的歌声震耳欲聋。
原来这里唱歌的跳舞同在一个屋檐下,各自都把伴奏音响开到最大,因此唱歌的听不见自己的歌声,跳舞的听不清自己的舞曲。您说这是何必呢!其实退一步海阔天空,两组人岔开时间或分开地点不就行了,干嘛非要斗气呢?本来老年人的听力就减退了,再天天受着噪声的刺激,对听力、对身体都不好啊。我仅仅听了一会儿就受不了这恶性刺激了,赶紧逃之夭夭。
【原创】云台山风光·小寨沟
小寨沟相传为隋末农民起义英雄刘武周和唐太宗李世民安营扎寨之地。总长约2公里,高山对耸,中为峡谷。谷底巨石矗立,溪流涓涓;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被誉为“潭瀑川”。
清冷如月的日头
丫字瀑:瀑高十余米,瀑下潭深五六米。挂在两层山阶上,呈丫字形。
水帘洞:洞顶为水草石檐,石檐上挂有一条高七八米的珠帘,水珠条条线线如晶莹剔透的珍珠从洞顶垂下。
试剑石:传说唐王李世民在讨伐刘武周时,竹林七贤之一向秀的后代向李世民献宝剑,名曰:嵇康剑。李世民执此剑向此青石连劈两下,至此石上仍留有剑痕。
坐井观天:一幅绝壁,头底为一个U型谷,三面环山,一面敞口。四周除山崖外,只剩头顶蓝天。
一条细长的瀑布从百米以上飞落下来,飘飘忽忽,变成了无数散落的珍珠。
蝴蝶石
【原创】云台山风光·红石峡
2010年7月26日游览云台山。回来一查才知道,原来云台山是常见的山名,较著名的就有8座,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云台山是其中之一。因为仅有一天时间,我们只去了红石峡和小寨沟两个景点。
云台山在远古时代是一片汪洋,随着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形成平原。云台山满山覆盖的原始森林,有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形成了云台山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这里有汉献帝的避暑台和陵基,魏晋“竹林七贤”的隐居故里,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采药炼丹遗迹,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千古绝唱的茱萸峰,以及众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云台山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
大门外有两株色彩艳丽的紫薇,在郑州市区也常见此花。紫薇是山西晋城市的市花,看来这里离晋城不远。
红石峡又叫温盘峪,是十亿年前震旦纪地壳运动时山体裂缝成隙。峪深八十余米,最宽处不过丈余,峪上群山环抱,致使这又窄又深的峪内空气不能与外界的大气候很好地交流,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气候。景区内秀幽雄险,集泉、瀑、溪、潭于一谷,享有“盆景峡谷”的美誉。
子房湖又叫平湖。因汉代张良(字子房)曾站在沟谷西侧的山峰上,日夜操练兵马,帮助刘邦成就大业后又隐退到此而得名。当天的能见度不高,远处看不太清楚,近处的两根跨湖电线有些煞风景。
【原创】中原古都之行·开封包公祠和大相国寺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在北宋时期曾任开封府尹,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其功德为后人世代传颂。开封包公祠就是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祠堂,位于开封城西南碧水环抱的包公湖畔。
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有北宋开国以来148年中183任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唯有包公名下有一条深深的凹痕,这是人们观赏碑刻时总在其名下指指点点,天长日久磨出来的。
东殿的群组蜡像《铡美案》同真人大小。
大殿内高3米多、重达2.5吨的包公铜像,仿佛要拍案而起,一身凛然的浩然正气。
大相国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寺院,曾两次毁于黄河决口,现在看到的是解放后重修的。
罗汉殿俗称“八角琉璃殿”,它结构奇特,系八角回廊式建筑,别具一格。
寺内东角有个亭子,悬铜钟一口。高2.67 米,重5000余公斤,铸于清乾隆33年(1768年),是寺里的珍贵文物,“相国霜钟”也是汴京八景之一。
《水浒传》中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俺帮鲁哥拔垂柳
【原创】中原古都之行·开封铁塔
铁塔又名“开宝寺塔”,坐落在开封城东北的铁塔公园内,铁塔其实并非“铁塔”,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镶嵌,远看酷似铁色,故称为“铁塔”。铁塔的前身是开宝塔,那是一座木塔,在建成55年后毁于雷火。1049年宋仁宗易地重修开宝塔,材料也由木料改成砖和琉璃面砖。铁塔虽非“铁”塔,但胜似铁塔,它已有900多年历史,虽经地震、河患、狂风暴雨和人为的破坏,仍结构坚固,巍然屹立。铁塔的设计十分精巧,为等边八角形,共13层,高55.88米,底层每面阔为4.16米,向上逐层递减。塔身遍砌花纹砖,上有飞天、麒麟、菩萨、乐伎、狮子等花纹图案50余种,造型优美,神态生动,堪称宋代砖雕艺术杰作,并以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中外。如今,开封的许多古迹已深埋地下,地面的建筑很多是复制、仿制品,而铁塔则是为数不多的原始文物之一,成为1961年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也是汴京八景之一。
微微倾斜的铁塔
擎天一柱碍云低,破暗功同日月齐。……文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天题。——元代诗人冯子振《铁塔燃灯》
接引殿在铁塔的正前面,仿汉白玉砌成,系三门牌楼式仿宋建筑,宽70米,高12米,大门左右墙壁上,对称镶嵌着8块庄严、肃穆、圣洁青石神佛坐像,1986年为供奉北宋文物“接引佛”而建。该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前石师雄踞,鼎香缭绕;殿周24根大柱抱殿而矗;大殿台基为青石栏杆拦护,妙趣横生的96只小狮子环绕排开。
登塔入口
塔基南边有一方牌匾,上有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天下第一塔”。独特的是,这匾由一条鳌鱼衔着,即碑石堵在鳌鱼嘴里,也许意为铁塔镇海眼,防患水患吧。
铁塔行云:塔身内砌旋梯登道,可拾阶盘旋而上,直登塔顶。当登到第5层时,可以看到开封市内街景,登到第7层时看到郊外农田和护城大堤,登到第9层便可看到黄河如带,登到第12层直接云霄,顿觉祥云缠身,和风扑面,犹若步入太空幻境。
铁塔的2、6、10层的窗口朝南开,能看到河南大学的体育场和学生公寓。公园和校园之间有一道门,方便师生入园。
两旁的石兽据说是1958年在开封东郊建工厂时出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