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瑞雪迎春

昨天一早,京城的人们一觉醒来,都惊喜的发现窗外一片银装素裹,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没有时间去公园,随手在家门口拍了几张雪景。春分降雪并不罕见,但雪量之大实不多见。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























































【原创】玫瑰花花卷

家有包饺子剩余的白面一团,另有紫薯一块,因其口感不如红薯,就想换个做法。上网搜到用紫薯做玫瑰花花卷的图解,方法简单,初次尝试,居然成功了,欣喜之余,展示一下。
图说白面放酵母和面一块,紫薯蒸熟碾碎放酵母和面一块。我改良一下,将紫薯碾碎揉进白面团里。待面团发大,根据要做的花卷大小,弄成小块,擀成边薄的饺子皮。五个皮叠放,中间放一细条作花蕊,从下往上卷起,从中间压断一分为二即成。
第一锅

第二锅,成品花卷放置时间有点长,面醒过了,花瓣都发起来了,显得厚。

还做了一个开花馒头,2/3的白面包上1/3的紫薯面做成馒头状,上面切个十字即成。

全用紫薯面做的紫色玫瑰花

紫色和白色相间的玫瑰花,就是分别用白面和紫薯面片叠放而成。


这是我的创新,将白面和紫薯面揉在一起就成了花的卷。

发过了就成了怒放的玫瑰花

【转载】我的安全小心得(作者:纽约蓝蓝)

新泽西理工学院博士仲兴的遇害, 再次提醒大家, 特别是初来乍到的留学生重视安全问题.我家老公一直在安全问题上小心谨慎, 我受他多年熏陶也开始重视很多问题. 我把我家的一些安全措施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虽然突发性的枪杀案是无法意料的, 但是一般的抢窃案, 偷窃等自己却是可以小心防备的.

美国和中国在安全问题上最大的一个差别就是地理上有好区和坏区的区分. 好区就是学区好, 治安好, 居民教育程度和收入都比较高. 烂区相反. 关于每个镇的收入和学区好坏的关系, 我有另外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瞎侃美国好区和好学区

.这就造成美国治安的一个特征,:大部分的恶性案件都发生在烂区, 很多罪犯因为没有车喜欢就近作案. 如果能够避免住在烂区就可以少掉很多的麻烦. 在搬进一个新的地方之前一定要上网查查该区的犯罪率. 也可以查公立学校的排名, 如果公立学校是好学校, 一般治安就不会差.

2001年我从外州搬来新州时, 因为没有时间亲自实地查看, 完全就依赖网上的信息, 找到一个学区不错的镇. 当时看着大卡车下高速公路的时候却是先开过黑人区PATERSON. 我和我爸看见街景都傻眼了, 以为我们住的镇也是这个样子. 没想到一开过桥到了我们所在的镇市容马上就是天壤之别. 所以我爸经常感叹美国这个好区和坏区之明显, 好像坏人也喜欢扎堆一样.

一般再好的区附近也总会有一些相对不太好的区, 原因很简单, 再富裕的镇也需要很多低收入的蓝领为其服务, 那么日久天长自然会形成一些低收入者集中的地区. 虽然不是种族歧视, 但是黑人区的确是各种暴力事件的高发区, 一定要避免.

所以在美国选择住地是个非常关键的事, 既然没有孩子也需要选择好学区住以确保安全.

烂区是能不去就坚决不去, 如果迫不得已要开车经过一定要锁好门窗, 把包放在外面不容易看见的地方. 特别是红灯的时候要特别警惕, 有人敲窗不要随便开, 或者只开很小的缝,因为很多犯罪分子就是这个时候下手.

美国的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区别也很大, 和中国不一样, 大部分城市的市中心都是很烂的区, 以底特律, 洛杉矶, 迈阿密这些城市为犯罪之都. 纽约, 波士顿, 旧金山算是美国少有的几个市中心也很好的区. 但是大城市的犯罪率普遍是比较高的, 所以在纽约这样的城市生活是需要随时提高警惕的, 因为纽约有非常发达的公共交通, 使很多没有车的罪犯可以到处流蹿.

女生不要深夜一个人坐地铁, 车上把钻戒转向里面, 地铁靠站时不要离得太近等都是一些坐地铁的老生常谈.我坐地铁习惯性地靠门坐, 发生意外时容易出逃. 晚上在街头走时, 不要靠墙跟太近, 以防有人突然把你拉进去. 如果有人袭击不要反抗,语气尽量镇定, 要钱就给钱. 平时身上至少要带20美金现金. 因为大部分抢钱的都是吸毒者, 20块刚好可以买一包. 如果能够挣脱逃跑, 尽量朝大街, 路中间跑. 平时手机一定要有911的快键, 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不熟悉的地方晚上尽量不要一个人在外步行.

就是住在好区也要防止入室偷窃这类案子. 大部分的入室偷窃都是事先侦查好的, 看准没人的时候才去. 所以平时出入的时间尽量不要太有规律. 出门度假家里留灯亮着, 邮件一定要妥善处理, 不然门口堆一大堆信件和包裹对于就是邀请别人来偷. 另外自动车库门是个弱点, 美国的很多遥控器的频率是一样的,可以开启多扇门, 有的小偷就是拿个遥控器一路试过去就能发现能开的车库. 所以平时一定要锁好车库和家里之间的门. 安装报警系统是非常好的主意,虽然出入麻烦一点,

但是一出事警察马上就来了.

对小孩的安全教育也要从小开始, 比如不和陌生人交谈, 绝对不和陌生人走, 不让人抚摸隐私处. 遇事打911等.

有个很好的APP叫LIFE360, 可以随时可见家庭成员在哪里, 也可以看见自己周围发生的案件, 警察局, 医院等信息. 非常好用.案件比CRIMEREPORTS.COM及时和精确. 就算在国内的父母也能随时可见自己孩子在哪里.

明天要去参加仲兴的追思会,

心情还在比较乱, 先想起这么些.
新泽西理工学院博士仲兴的遇害, 再次提醒大家, 特别是初来乍到的留学生重视安全问题.我家老公一直在安全问题上小心谨慎, 我受他多年熏陶也开始重视很多问题. 我把我家的一些安全措施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虽然突发性的枪杀案是无法意料的, 但是一般的抢窃案, 偷窃等自己却是可以小心防备的.

美国和中国在安全问题上最大的一个差别就是地理上有好区和坏区的区分. 好区就是学区好, 治安好, 居民教育程度和收入都比较高. 烂区相反. 关于每个镇的收入和学区好坏的关系, 我有另外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瞎侃美国好区和好学区

.这就造成美国治安的一个特征,:大部分的恶性案件都发生在烂区, 很多罪犯因为没有车喜欢就近作案. 如果能够避免住在烂区就可以少掉很多的麻烦. 在搬进一个新的地方之前一定要上网查查该区的犯罪率. 也可以查公立学校的排名, 如果公立学校是好学校, 一般治安就不会差.

2001年我从外州搬来新州时, 因为没有时间亲自实地查看, 完全就依赖网上的信息, 找到一个学区不错的镇. 当时看着大卡车下高速公路的时候却是先开过黑人区PATERSON. 我和我爸看见街景都傻眼了, 以为我们住的镇也是这个样子. 没想到一开过桥到了我们所在的镇市容马上就是天壤之别. 所以我爸经常感叹美国这个好区和坏区之明显, 好像坏人也喜欢扎堆一样.

一般再好的区附近也总会有一些相对不太好的区, 原因很简单, 再富裕的镇也需要很多低收入的蓝领为其服务, 那么日久天长自然会形成一些低收入者集中的地区. 虽然不是种族歧视, 但是黑人区的确是各种暴力事件的高发区, 一定要避免.

所以在美国选择住地是个非常关键的事, 既然没有孩子也需要选择好学区住以确保安全.

烂区是能不去就坚决不去, 如果迫不得已要开车经过一定要锁好门窗, 把包放在外面不容易看见的地方. 特别是红灯的时候要特别警惕, 有人敲窗不要随便开, 或者只开很小的缝,因为很多犯罪分子就是这个时候下手.

美国的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区别也很大, 和中国不一样, 大部分城市的市中心都是很烂的区, 以底特律, 洛杉矶, 迈阿密这些城市为犯罪之都. 纽约, 波士顿, 旧金山算是美国少有的几个市中心也很好的区. 但是大城市的犯罪率普遍是比较高的, 所以在纽约这样的城市生活是需要随时提高警惕的, 因为纽约有非常发达的公共交通, 使很多没有车的罪犯可以到处流蹿.

女生不要深夜一个人坐地铁, 车上把钻戒转向里面, 地铁靠站时不要离得太近等都是一些坐地铁的老生常谈.我坐地铁习惯性地靠门坐, 发生意外时容易出逃. 晚上在街头走时, 不要靠墙跟太近, 以防有人突然把你拉进去. 如果有人袭击不要反抗,语气尽量镇定, 要钱就给钱. 平时身上至少要带20美金现金. 因为大部分抢钱的都是吸毒者, 20块刚好可以买一包. 如果能够挣脱逃跑, 尽量朝大街, 路中间跑. 平时手机一定要有911的快键, 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不熟悉的地方晚上尽量不要一个人在外步行.

就是住在好区也要防止入室偷窃这类案子. 大部分的入室偷窃都是事先侦查好的, 看准没人的时候才去. 所以平时出入的时间尽量不要太有规律. 出门度假家里留灯亮着, 邮件一定要妥善处理, 不然门口堆一大堆信件和包裹对于就是邀请别人来偷. 另外自动车库门是个弱点, 美国的很多遥控器的频率是一样的,可以开启多扇门, 有的小偷就是拿个遥控器一路试过去就能发现能开的车库. 所以平时一定要锁好车库和家里之间的门. 安装报警系统是非常好的主意,虽然出入麻烦一点,

但是一出事警察马上就来了.

对小孩的安全教育也要从小开始, 比如不和陌生人交谈, 绝对不和陌生人走, 不让人抚摸隐私处. 遇事打911等.

有个很好的APP叫LIFE360, 可以随时可见家庭成员在哪里, 也可以看见自己周围发生的案件, 警察局, 医院等信息. 非常好用.案件比CRIMEREPORTS.COM及时和精确. 就算在国内的父母也能随时可见自己孩子在哪里.

明天要去参加仲兴的追思会,

心情还在比较乱, 先想起这么些.
再补充点老生常谈的,一个人在不熟悉的地方走路不要塞着耳机赶路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单反不用收包里别挂胸前;另外如果路遇可疑人士千万不要盯着人看,视线要自然移开,然后迅速观察周围路线;迎面走来要是躲不过去我一般都假装要过马路走到街对面,或者找个便利店进去转一圈.
原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860e30102dynu.html
原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860e30102dynu.html

【转载】葱葱

本文作者是孩子的中学同学,他不仅是位美食家,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不愧是“景山”的高材生。一根葱成一文,谈古论今,以小见大。转载至此,美文共赏。
每个妈都有个盼儿子出国深造的梦,我母亲大人也不例外。不过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每次她唠叨“你赶快去美国念书我好有理由出国去看你啊”的同时,也会念叨着“西餐那么难吃,就你这自理能力到了国外还不饿死啊?” 虽然母子相互拆台数十年我早已习惯,但次数被说多了也有点不服气。于是缠着我爸教我做饭。但我在吃上常好高骛远,又肉食本性作祟,一开始就不愿从基本的番茄炒鸡蛋醋溜土豆丝学起,总琢磨着赶快上手大鱼大肉之类的硬菜。这些复杂原料想做好确实不易,但也有一优点,就是食材本身已经戏份够足,稍微添点配角就能登台了。于是我爹看我无心钻研成大厨,干脆甩给我一句口诀——“葱姜蒜,中国饭”。那意思,做饭,尤其荤食,只要放好这三样,多半就不会太差了。
中国人爱葱古已有之,用的还是我认为的最高礼遇——拿它形容姑娘。《孔雀东南飞》里说刘兰芝“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词句曼妙。乔吉的《折桂令-赠罗真真》更含蓄些,“春葱细腻,秋藕匀圆”,干脆不指代具体部位了。更广为熟知的还是白居易笔下那个弹筝女,“双眸翦秋水,十指剥春葱”,意境不言自明。小时候写作文,为显文采使劲用比喻,加上受各种武侠小说影响,“春葱般的五指”出镜率极高。可少时我不解风情,总觉得这姑娘的手……为什么发绿啊?长大才知道,这好葱讲究粗细均匀,且葱白的部分越长就越是讨喜。拿葱比姑娘的手,是再恰当不过了。
当然,光在纸面上出力的就不叫食材了,葱在中餐体系里的重要性处处得见。不管是大葱小葱水沟葱羊角葱,好的葱基本是纤维细嫩,汁水饱满、辛中带甜,有一身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多少山珍海味自己的腥气略重或是香味含蓄,都排队等着被拯救呢。葱烧海参就是一例:海参做起来麻烦,袁枚《随园食单》里就写过:“海参无为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 这高难的课题最终引得丰泽园的老师傅拾葱而治之,也成就了一道名菜。海参离平民百姓远些,要论点平易近人的菜,葱爆羊肉也是如此。羊肉性温味甘,但难免膻气袭人,配这温通阳气又去腥解腻的大葱路数正搭。而且这菜天子与庶民同爱,《书剑恩仇录》里红花会囚禁了乾隆爷,为给吃不饱的天下百姓鸣不平,先饿了他几个时辰,然后叫来御厨张安官来做的就是一道“葱椒羊肉”。
我一直爱吃春饼。这东西好比“三鲜馅儿”的饺子,好多地方都有,做法则南辕北辙。上大学时宿舍卧谈,吃总是绕不开的话题。一熄灯,大家纷纷不舍地爬上床去,开始轮流回忆各自家乡的食物解忧。学生时代大家都没见过什么世面,好多吃食还无法互相共鸣,不过但凡有人提到春饼,每个人都恨不得拍案而起。结果几个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一对帐,里面的内容完全不同啊,只好咂摸着自家的方子悻悻睡去。我家的做法算最普通的一种:烙薄饼、炒黄酱、摊鸡蛋、弄点豆芽菜——有时候图省事儿粉条都不放了,自家做的酱肘子,当然酱牛肉也行、最后就是那点睛的一笔,大葱。切丝。每次做好上桌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等姥姥发话。老人家爱怀旧,一般先会絮叨我“小时候春饼连都不会卷,特笨。还得单给炒面吃”,然后就接“咱家人都爱吃春饼,一年四季没够。”最后就是总结陈词的那一句,“你们多放葱啊,这春饼吃的就是个葱味儿。”,然后自己夹一大筷子。至此才仪式完毕,大家跟着开动。这话虽夸张但也有点道理,就像吃涮羊肉一样,肉再嫩汤再鲜配菜再齐全,要是麻酱味道不对路,也意兴阑珊。春饼里的这些码料混在一起,口感嚼头必然不差,但是肉啊蛋啊菜啊的一堆积,味道容易鱼龙混杂含糊不清,配上大葱一吃,香辛提味,立刻就柳暗花明了。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生葱的气息。有人觉得味道过于刺鼻,有人觉得炒菜过于抢戏。连唐鲁孙家试厨子,最后一道蛋炒饭除了要求炒得润而不腻、老嫩适中以外,还要“没生葱味儿”。小时候家里人看我念书辛苦,总想着法儿的给我增加营养,于是两样东西没少吃:鱼头和大虾。鱼头基本是照着“吃哪儿补哪儿”的道理来的,虾纯粹就是因为那时候少见,又贵,算高档食材了。家里做虾也没什么花样:收拾好,倒油,大批的葱姜伺候,添点儿酱油盐糖就出锅,从来不败。我妈口味清淡,一般不对这种烟火气重的菜感兴趣,但这爆炒虾里面的葱段却是她最爱。每次我剥皮吃肉大快朵颐的时候,她就捞起一堆葱来,足蘸盘子里的虾汁儿往米饭上一浇,瞬间就下去半碗。后来长大了我心里寻思,这是不是每家都会有的“妈妈不爱吃这个你吃吧”的托词啊,于是再吃虾的时候我赶紧剥好放在我妈碗里说:“虾咱买得起啊。吃!” 结果她直接挑起一缕葱来说:“这个多好吃啊,汁都吸饱了,辣味除掉但香气还在,精华!”
说到底,不管好吃与否,葱其实从来没脱离这做配角的命。对配角,人们的态度从来都是予取予求的。喜欢的给个表现的机会做葱油饼,不爱的吃个面条也要把葱花挑出来。就连“菜菜不离葱”的鲁菜,也没听说直接拿大葱炒道菜的。释家干脆就把葱算作“小五荤”给禁了,说是吃多了“情绪不稳,惊慌难安”。所以葱,其实和这天下千万的配料一样,是君子菜。一生没得过大宠,偶尔吃点小亏,一路不求索取甘心奉献,不动声色地就把一餐熏染得满室喷香了。

【转载】豪饮小酌皆伤身

2007年,两个美国人写了一本题目本身就很吸引眼球的书,很快就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单。这本书名叫《最病者生存》。
我们知道,达尔文讲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怎么“适者”变成了“最病者”?
能成为《纽约时报》的畅销书自然不会没有道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例子,说明了人类早期出于生存需要而进化的一些基因,后来因为演化的外界条件变了,原来的威胁退居二线,发展的需要使这些保护基因反而变成了疾病易感基因。比如非洲某些恶性疟疾流行的地方,长期进化选择的一种基因,使他们的红细胞变形,可以保护人们免死于恶性疟疾。但是,在恶性疟疾不是生命威胁的地方,拥有这种基因就不一定是好事了。因为变形的红细胞很容易被破坏,一旦接触某些食物,就会发生溶血性贫血。
这本书里有一段关于酒精的,很有意思的描述。
如果您是亚洲人,包括我们中国人,第一次饮酒,您有50%的机会要出现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脸色变红,甚至“酒后吐真言”。这种现象叫做“亚洲潮热”。医学上的说法是“酒精潮热反应”。很奇怪,一半的亚洲人饮酒后有这类反应,其他种族的人饮酒后极少出现“酒精潮热反应”。
为什么?
首先,我们要了解, 酒精喝进肚子后,走向何方?落户何处?科学研究已经把这个问题基本搞清楚了。
饮酒之后,我们的身体会马上针对饮进的酒精做两件事。第一,对酒精分解去除毒性;第二,从酒精中获取热量。这个解毒和获热的过程十分复杂,我们身体内许多器官参加这项解毒获热工作。但是,大部分工作是在我们的肝脏里完成的。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肝脏里面的乙醇脱氢酶将酒精(酒精的学名叫乙醇)脱氢变成乙醛。然后,肝脏里面的乙醛脱氢酶将乙醛脱氢变成醋酸酯。最后,肝脏里面的第三个酶将醋酸酯变成三样东西:脂肪,二氧化碳和水。
水,多了可以通过肾脏变成尿排出体外。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肺脏排出体外。脂肪,自然就留下来了。啤酒肚,将军肚,其实主要都是酒精最终产物之一脂肪的“功劳”。
以前,大多数中国人饭都吃不饱,只有“大块吃肉,大碗饮酒”的将军才有将军肚。啤酒是舶来品,更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经常喝的,自然也少见啤酒肚。
上世纪80年代,我留学美国,发现啤酒很便宜,天天喝,几个月就喝出啤酒肚了。直到近几年搞健康管理,才把啤酒肚给“管”掉。
这几年,中国人生活好了。虽然不能说人人都在“大块吃肉,大碗饮酒”,但每周应酬和聚会几次的人还是为数不少。于是,“啤酒肚”“将军肚”居然成了相当一部分男人“三十而立”的最显著标志。在40多岁和50多岁的男人身上,“啤酒肚”“将军肚”可以说比比皆是。
顺便说一句,其实许多中国男人的减肥和戒酒都不难。想想饮酒的最佳效果就是喝脂肪就成了。喝不喝的选择权自然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说完“饮酒就是喝脂肪”,还是没有回答前面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饮酒后会有“酒精潮热反应”,其他种族的人却少见?
最新的研究发现,许多亚洲人身上有一种特殊的基因,其他种族的人身上罕见。有这种基因的人肝脏里面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不高。活性不高,当酒精在体内变成乙醛后就不能及时有效地在变成醋酸酯。问题就出在这里。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啤酒里有甲醛残留物,引起全民关注,因为甲醛有毒,可以让人失明变成瞎子。乙醛和甲醛是一家人,自然也很毒。研究发现,乙醛的毒性是酒精的三十倍。在人体内哪怕只有很微小的数量,就可以造成强烈的毒性反应。“酒精潮热反应”其实只是乙醛许多毒性反应中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酒精潮热反应”并不是坏事,因为这可以提醒我们已经“中毒”了。因此,酒场上流行的一句话,“饮酒不怕脸红”,科学的解读应该是“饮酒不怕中毒”。脸红其实就是中毒的表现。怕不怕中毒也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有“酒精潮热反应”的人,哪怕喝一小杯酒也会出现乙醛毒性反应。满脸通红,颈部和前胸潮红。还会出现眩晕和恶心等症状。所以,中国其实是很少有真正的“酒鬼”的。中国的领导人更不会有像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那样的“醉酒轶事”。
据媒体报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爆料说,“一九九四年叶利钦访问美国,住在白宫。有一天晚上,叶利钦喝醉了,只穿了条内裤就跑到白宫旁马路上,要拦出租车去买披萨。第二天晚上,叶利钦又喝醉了,在客房的地下室闲逛,特勤以为有刺客,很是紧张了一番。”
针对欧洲人饮酒罕有中毒反应,存在许多“大小叶利钦”的现象,医药公司还专门研制了一种药来治疗酗酒。原理就是通过药物降低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吃了这种药,每次饮酒后就会出现“亚洲潮热”。那么难受,还会上瘾吗?
那么,为什么亚洲人,包括我们中国人身上有这种特殊的基因,其他种族的人身上罕见这种基因呢?
《最病者生存》解释说,这主要和清洁的水源有关。当一万年前开始的农业革命带来人类定居和大规模群居后,人、畜粪便和垃圾的大量堆积造成大量夺命的水源性疾病流行。目前较普遍的科学假说认为,不同的文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清洁水源问题。欧洲人的祖先发明了发酵灭菌的方法。亚洲人的祖先发明了沸水灭菌的方法。
酒精可以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保证水源安全。欧洲人祖先喝啤酒解渴在著名的英国伦敦斯诺医生的霍乱调查中可以得到部分印证。我去年当面求证过荷兰科学院的一位院士,得到肯定的答复。一代又一代,欧洲人喝啤酒安全,喝生水被污水夺命。需要饮酒的进化压力和饮酒的选择造成了今天欧洲人体内处理酒精的能力很强,不会出现乙醛中毒反应。
水烧开了可以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保证水源安全。中国人喜欢喝开水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今天。一代又一代,喝沸水安全,喝生水被污水夺命。没有需要饮酒的演化压力和不饮酒的选择造成了今天中国人体内处理酒精的能力很弱,很容易出现乙醛中毒反应。
由于基因上的差别,西方人多能豪饮,大多数国人却小酌即醉,但豪饮小酌皆伤身。酒精对健康的危害,可以说是罄竹难书。因为饮酒造成的肝癌,肝硬化,交通事故,家庭暴力,社会暴力等,近几十年来日见增多。巨大利益驱动下的所谓“酒文化”,实质上是一个大骗局。国人真正开始大量普遍饮酒是近二三十年的事。以前生产的酒就不多。进口的酒更是少之又少。传说中的饮酒可以“活血化瘀”和“饮酒有益于健康”的说法至今都没有见到在人体上获得的可靠科学证据支持。
早在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开始关注饮酒对健康的危害。2010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全球行动起来应对有害饮酒对健康的威胁。有害饮酒是指饮酒超量到已经损害了健康,并且常常伴有不良的社会后果。
2011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详细的酒精与健康的全球现状报告,呼吁全球行动起来,减少有害饮酒对健康的危害。
中国现在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慢病病人。应该说,有害饮酒难逃其咎。中国已经到了必须重视有害饮酒对健康危害的时候了。每次看到电视上的烈酒广告,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救救孩子!”
欲知详情,请关注本期特别策划“别让有害饮酒毁害您的健康”。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黄建始教授,文章发表在

《健康管理》杂志2011年6月号,2个月后黄教授因病英年早逝。黄教授在美国和加拿大留学、工作、生活17年。2003年应邀回国回国参与防控SARS工作,之后,他从事健康管理和中国突发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建设的研究,并致力于健康教育和科普创作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近百篇,健康科普文章100多篇,应邀在全国各地做健康管理和健康科普讲座400多场,累计直接听众过十万人。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黄建始教授,文章发表在

《健康管理》杂志2011年6月号,2个月后黄教授因病英年早逝。黄教授在美国和加拿大留学、工作、生活17年。2003年应邀回国回国参与防控SARS工作,之后,他从事健康管理和中国突发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建设的研究,并致力于健康教育和科普创作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近百篇,健康科普文章100多篇,应邀在全国各地做健康管理和健康科普讲座400多场,累计直接听众过十万人。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黄建始教授,文章发表在

《健康管理》杂志2011年6月号,2个月后黄教授因病英年早逝。黄教授在美国和加拿大留学、工作、生活17年。2003年应邀回国回国参与防控SARS工作,之后,他从事健康管理和中国突发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建设的研究,并致力于健康教育和科普创作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近百篇,健康科普文章100多篇,应邀在全国各地做健康管理和健康科普讲座400多场,累计直接听众过十万人。
回顾其文,怀念其人。

【原创】品尝美味河豚

都说河豚味道鲜美无比,前几天我还真的品尝到了。

记得小时候在鱼肉铺里曾看到过告诫河豚鱼有剧毒的宣传画,所以对河豚总是心有余悸。

河豚鱼的肝脏、血、眼、生殖腺为毒中之最,若下锅时没有去干净,则危及食客的生命安全。河豚鱼毒素是因其滤食海水中的弧菌、荧光菌、镰刀菌等病原菌,与肠道中的细菌产生裂变生成,是一种

神经毒素

但是由于河豚的味道十分鲜美,还是很多贪食的人拼死吃河豚。日本盛行吃河豚,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饭店,厨师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毕业考试时要吃下自己烹饪的河豚。

中国明令禁止民间食用野生河豚鱼。近年来,江苏、山东、辽宁等河豚养殖地特许经营人工控毒养殖的河豚,难怪河豚鱼的肝都能吃了。
记得小时候在鱼肉铺里曾看到过告诫河豚鱼有剧毒的宣传画,所以对河豚总是心有余悸。

河豚鱼的肝脏、血、眼、生殖腺为毒中之最,若下锅时没有去干净,则危及食客的生命安全。河豚鱼毒素是因其滤食海水中的弧菌、荧光菌、镰刀菌等病原菌,与肠道中的细菌产生裂变生成,是一种

神经毒素

但是由于河豚的味道十分鲜美,还是很多贪食的人拼死吃河豚。日本盛行吃河豚,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饭店,厨师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毕业考试时要吃下自己烹饪的河豚。

中国明令禁止民间食用野生河豚鱼。近年来,江苏、山东、辽宁等河豚养殖地特许经营人工控毒养殖的河豚,难怪河豚鱼的肝都能吃了。
河豚鱼的肝脏、血、眼、生殖腺为毒中之最,若下锅时没有去干净,则危及食客的生命安全。河豚鱼毒素是因其滤食海水中的弧菌、荧光菌、镰刀菌等病原菌,与肠道中的细菌产生裂变生成,是一种

神经毒素

但是由于河豚的味道十分鲜美,还是很多贪食的人拼死吃河豚。日本盛行吃河豚,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饭店,厨师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毕业考试时要吃下自己烹饪的河豚。

中国明令禁止民间食用野生河豚鱼。近年来,江苏、山东、辽宁等河豚养殖地特许经营人工控毒养殖的河豚,难怪河豚鱼的肝都能吃了。
神经毒素
但是由于河豚的味道十分鲜美,还是很多贪食的人拼死吃河豚。日本盛行吃河豚,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饭店,厨师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毕业考试时要吃下自己烹饪的河豚。

中国明令禁止民间食用野生河豚鱼。近年来,江苏、山东、辽宁等河豚养殖地特许经营人工控毒养殖的河豚,难怪河豚鱼的肝都能吃了。
服务员介绍:整张的河豚鱼皮(黄箭头示)要切成小块吞下去,因为里面有很多软刺,太大了吞不下去。河豚鱼肝(黄箭头示)可以明目,我吃得有些战战兢兢。

这种特殊的鱼盘可以保温

食后

感:这种红烧的汤汁很咸很腻,有点像鲍鱼汁,味道厚重反而掩盖了河豚的鲜美。当初怎么没有想到红烧一条清炖一条?!
食后
感:这种红烧的汤汁很咸很腻,有点像鲍鱼汁,味道厚重反而掩盖了河豚的鲜美。当初怎么没有想到红烧一条清炖一条?!

【原创】歌剧《西施》观感

前晚去国家大剧院看歌剧《西施》,一是喜欢雷蕾作的曲子,二是冲着戴玉强(我是他的粉丝)。喜爱歌剧的人还真不少,空座位不多。我买的是200元票,坐的是400元的空位子

。演出将近3个小时,演员很卖力气,尤其是戴玉强,始终激情洋溢,声情并茂,很欣赏他的嗓音和风格。不过我觉得这部剧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好,剧情编得有些牵强,让人费解;歌词不易记忆,有些词又过于直白;曲调美感不足,不容易传唱开来。
http://b.bst.126.net/style/common/htmlEditor/portrait/face/preview/face31.gif
因为大剧院里面不让带相机,用200万像素的手机拍了几张,自然效果不好。


回想上个世纪,我国曾经诞生了不少优秀的民族歌剧,放几个网址方便大家欣赏:
四十年代的《白毛女》中“北风吹”
王昆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wMjIzMTI=.html
郭兰英版

http://www.56.com/u11/v_MTc3OTEzMjU.html
彭丽媛版

http://v.ku6.com/special/show_2571254/8Jiz6rbBIEF4nN2i.html
五六十年代就更多了
《小二黑结婚》中“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xOTQ2NzQ4.html
《刘胡兰》中“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http://www.56.com/w39/play_album-aid-7328197_vid-NDIyMjAwODc.html
“数九寒天下大雪”

http://www.56.com/w39/play_album-aid-7328197_vid-Mjk3MjA1MTU.html
《刘三姐》中“多谢了”

http://www.56.com/w72/play_album-aid-1133031_vid-MTUxNzI5Mjk.html
“对歌”

http://www.56.com/w72/play_album-aid-1133031_vid-MTUxNzYxNzc.html
“世上哪有树缠藤”

http://www.56.com/w72/play_album-aid-1133031_vid-MTUxNzkzNzg.html
《洪湖赤卫队》中“洪湖水浪打浪”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0NzQ1Nzcy.html
“看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4Nzk4MjA=.html
《红珊瑚》中“珊瑚颂”

http://v.ku6.com/special/show_2571254/4K-a6YYSydqLFfMq.html
《江姐》中“绣红旗”

http://v.ku6.com/special/show_2571254/V9hsMnTjHAZs5TQy.html
“红梅赞”

http://v.ku6.com/special/show_2571254/JFIERdm9PhHgafrP.html
八十年代施光南的作品《伤逝》中“紫藤花”

http://v.ku6.com/special/show_3300169/Hs4U7_yZ5EGoaJri.html
44年前,我在清华大学看了一场学生演的大型歌舞剧《井冈山的道路》,那优美的主旋律令我至今难忘,可惜当时没留下影像资料,现在能找到的音频资料也很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dNNQf_2MUc/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CD5nq7R1Vk/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JtRfLdeWfQ/

。这里是其中一曲“八角楼的灯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xMzU3NzI=.html

,我当时听完就会唱了,可见词曲多么朗朗上口了。
那时这些歌剧家喻户晓,其中很多脍炙人口的曲子传唱至今。我认为,这部《西施》从编剧到词曲都不及以往这些歌剧的水平。
临出剧场时意外地见到了年逾古稀的卞祖善老先生,近年来每逢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时,都是他在电视台进行点评。老先生携夫人一起来看《西施》,当时一紧张忘记问问他的感想了,不知他是否喜爱这部新歌剧。

儿子在美国过生日

11月18日,儿子在匹兹堡和同学、校友一起,度过了他24岁生日。我们也遥祝他健康快乐,学业有成。姥爷、姥姥以诗为赠:
贺爱孙24岁诞辰
五十天前出国门,
远涉重洋求学问。
半载稍短亦可贵,
机会难得弥足珍。
*  *  * *
异国他乡度诞辰,
生日蛋糕独自吞。
幸有学友情意重,
家人贺电亲情深。
* * * *
学习生活万事顺,
健体强身是为本。
食用消费勿过俭,
吃饱睡好保精神。
* * * *
茅公前贤启后人,
发奋学习报国恩。
春暖花开回乡日,
“北容”设宴好洗尘。
这是发小、同学兼房东(小学、中学、大学、留学均为同学,这次短期留学住在他家)小韦送给他的乳酪蛋糕。
http://b.bst.126.net/style/common/htmlEditor/portrait/face/preview/face9.gif

11年前小哥俩刚认识两个月时春游红螺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