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神秘之旅·平壤羊角岛酒店

这天一大早从丹东出来,到达平壤(Pyongyang)已夜幕降临。羊角岛酒店是平壤的涉外酒店,属于特级(另有一家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高丽酒店),1995年建成,47层的高度在老远就能看到。又因其建在大同江的中心岛上,前往平壤市区要走较远的路,还要过一座羊角桥,因此外国游客不可能自行外出,更谈不上与朝鲜老百姓接触了。别看朝鲜因电力不足经常停电,火车停驶,但在特级酒店可以不受影响,而且房间里还装有中央空调呢。晚上我们沿着酒店前的路一直走,试图走到岛外逛商店,不过道路漆黑,没有人影,我们走了一会儿就向后转回去了。

酒店里设备虽旧,但很干净。

之前一再被告知,酒店的浴室无地漏,浴帘一定要垂到浴缸里,以免把水弄到浴室地面渗到下层。

19点(朝鲜时间20点)在羊角岛酒店2层餐厅吃晚餐,这是进入朝鲜的第一顿正经饭。因为羊角岛酒店的1层是澳门老板开的堵场,所以大厅和餐厅都在2层。正餐是桌餐,早餐是自助,都是旅游团的客人。

墙上的巨幅风景画应该是朝鲜的名山金刚山。

从平壤开车去金刚山要8小时,

金刚山没有缆车。

依次端上来的食物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同行者中有人在上世纪90年代来过此地,对当时食物匮乏的景象记忆犹新。所以我们每人都备了方便面和小食品,预备在供给不足时充饥。而且从前一天在丹东的晚餐起,每餐都放开了吃,以防下一顿饿着。结果朝鲜之旅没有减肥,反倒胖了。

炸豆腐

炸土豆泥

朝鲜人都爱用钢制筷子

似饺子非饺子,似馄饨非馄饨,似面片非面片,但都沾点边。

酒店商品部里的民族服装鲜艳夺目,质地虽是薄纱,但有些硬。

童装

民族娃娃

特意到47层的旋转餐厅看看,只有几位客人,服务员闲的没事干。在这里观景不错,平壤市貌一览无余。

从楼道的窗户可以看到大同江,江上的桥,还有主题思想塔(右侧),因为缺电,平壤没有灯火辉煌的夜景,倒也显得宁静。后来才知道,在酒店的46层露台上拍照最好,其他楼层都有玻璃窗,开启范围很小,拍照很受限。

我用了个陌生的卡片机,这会儿调夜景时误操作导致分辨率极低。回京后才发现,之后几天的照片都几乎成了“废品”,真是遗憾

。唯一的好处是博客上照片不用压缩了

房间里的电视可以看到几个朝鲜电视台节目,居然还有北京台。因为第二天是朝鲜劳动党生日,朝鲜台播放的多是歌舞晚会,看看朝鲜演员的经典表情。

据我方导游说,每年8月8日开始,演出一个月的大型歌舞“阿里郎”,10万人参演,外宾是800元一张的票价,而朝鲜人的票价很便宜。
这天一大早从丹东出来,到达平壤(Pyongyang)已夜幕降临。羊角岛酒店是平壤的涉外酒店,属于特级(另有一家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高丽酒店),1995年建成,47层的高度在老远就能看到。又因其建在大同江的中心岛上,前往平壤市区要走较远的路,还要过一座羊角桥,因此外国游客不可能自行外出,更谈不上与朝鲜老百姓接触了。别看朝鲜因电力不足经常停电,火车停驶,但在特级酒店可以不受影响,而且房间里还装有中央空调呢。晚上我们沿着酒店前的路一直走,试图走到岛外逛商店,不过道路漆黑,没有人影,我们走了一会儿就向后转回去了。


酒店里设备虽旧,但很干净。


之前一再被告知,酒店的浴室无地漏,浴帘一定要垂到浴缸里,以免把水弄到浴室地面渗到下层。

19点(朝鲜时间20点)在羊角岛酒店2层餐厅吃晚餐,这是进入朝鲜的第一顿正经饭。因为羊角岛酒店的1层是澳门老板开的堵场,所以大厅和餐厅都在2层。正餐是桌餐,早餐是自助,都是旅游团的客人。

墙上的巨幅风景画应该是朝鲜的名山金刚山。

从平壤开车去金刚山要8小时,

金刚山没有缆车。

依次端上来的食物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同行者中有人在上世纪90年代来过此地,对当时食物匮乏的景象记忆犹新。所以我们每人都备了方便面和小食品,预备在供给不足时充饥。而且从前一天在丹东的晚餐起,每餐都放开了吃,以防下一顿饿着。结果朝鲜之旅没有减肥,反倒胖了。


炸豆腐




炸土豆泥





朝鲜人都爱用钢制筷子


似饺子非饺子,似馄饨非馄饨,似面片非面片,但都沾点边。

酒店商品部里的民族服装鲜艳夺目,质地虽是薄纱,但有些硬。

童装


民族娃娃

特意到47层的旋转餐厅看看,只有几位客人,服务员闲的没事干。在这里观景不错,平壤市貌一览无余。



从楼道的窗户可以看到大同江,江上的桥,还有主题思想塔(右侧),因为缺电,平壤没有灯火辉煌的夜景,倒也显得宁静。后来才知道,在酒店的46层露台上拍照最好,其他楼层都有玻璃窗,开启范围很小,拍照很受限。
我用了个陌生的卡片机,这会儿调夜景时误操作导致分辨率极低。回京后才发现,之后几天的照片都几乎成了“废品”,真是遗憾

。唯一的好处是博客上照片不用压缩了


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3.gif
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38.gif






房间里的电视可以看到几个朝鲜电视台节目,居然还有北京台。因为第二天是朝鲜劳动党生日,朝鲜台播放的多是歌舞晚会,看看朝鲜演员的经典表情。



据我方导游说,每年8月8日开始,演出一个月的大型歌舞“阿里郎”,10万人参演,外宾是800元一张的票价,而朝鲜人的票价很便宜。

【原创】神秘之旅·途中见闻

第二天早8点到丹东火车站,安检、过关,然后就在里面等候前往新义州的火车。我们是团体签证,签证纸上贴着所有人的照片,用朝鲜文标注姓名、年龄等资料,护照上除了出境章,没有其他记载,而且以后每次过关检查都要按照签证纸上的顺序排队,以便于核对。
10点登上前往新义州的火车,这是老式绿皮火车,据说每天就一班。其实丹东到新义州就是过一条鸭绿江而已,车速不快10分钟也到了。

车过中朝友谊桥


在中朝友谊桥上看到的鸭绿江断桥

新义州的鸭绿江边



在新义州边境车站的二楼等候前往平壤的火车。每人发一份饭、一瓶水。看这饭盒似乎是从丹东带过来的。

辣萝卜干、炸豆腐、蛋卷、炸鱼都很好吃,就是蔬菜少得可怜。

之前做好了挨饿的思想准备,所以觉得盒饭比我们想象的好多了。

每人都是一小片青椒、一小片葱头,不过发现底下藏着一块烤肉。

在这间贵宾候车室中等候3小时,导游说不能保证几点乘车,因为朝鲜经常停电导致火车停驶。无聊中与商品部的一位懂中文的美女营业员聊天,因为她学过中文,又经常和过境旅客聊天,中文说的很流利。

13点(朝鲜时间14点)坐上列车,是更加破旧的绿皮火车。节后第一天旅游团较少,只能和朝鲜老百姓一起乘坐普通列车。开车前上来几位边检人员逐个检查行李,主要是看有没有手机等电子产品,照相机是否带GPS定位,镜头200毫米以上的也不行。之前我们被导游吓到,所以只携带了一个小卡片机,其实200毫米以下的单反是可以的。有个团里几位山东小伙怕吃不饱,带了一大箱子的大个烤馒头、周村烧饼等,看的检察官都乐了。小伙顺势给了他两包烟,又给了另一人一盒烧饼,他们都欣然收下,看来他们习以为常了。
说是火车上不许照相,不过拿着卡片机偷拍几张是很容易的事情。一路上看到的都是金灿灿的稻田,偶尔有割稻子或骑自行车的人。车速不快,能清晰的看到牛、羊、鸭、喜鹊,甚至有不少田间白鹭或飞或立,还有人赶着类似雉鸡的大型家禽。












看到打成捆的稻子,就想起我们初中时去农村拔麦子的景象,拔下麦子打成捆,也是这样立在田里等待运走。

放鹅的人

田边自留地里种菜,还没有推广大棚种植技术。



一路上几乎不变的田间景色,少有村庄和城市,看得人昏昏欲睡。估计这也是他们所希望的。
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38.gif












18点40分(朝鲜时间19点40分)到达平壤,这要是高铁,200多公里的路还不一会儿就到啊。

【原创】神秘之旅·经过丹东(3)

丹东的主要街道上密布着各种风味的餐馆,最多的要数鲜族风味餐馆。

丹东特产黄蚬

海螺

金针菇

阿里郎豆腐

鲍鱼炖土豆,土豆比鲍鱼好吃。

蚕蛹小白菜,丹东多产柞蚕。

虾肉饺子

萝卜丝蛤蜊汤

炸山药

阿里郎烤肉

东北风味菜锅包肉,有点像古老肉。

韩式石锅拌饭

蚬子汤

菌汤

朝鲜辣白菜

朝鲜族风味小吃:米肠,用猪肠、大米、糯米和鲜猪血制作。

牛肉和泡菜

多宝鱼

玉米面条(东北风味汤碴子)

鸭绿江面条鱼

烤鸭在这里也多了一盘韩式辣酱

烤鸭皮蘸白糖

宫廷肉饼

最后上来一个沉重的“大面包”

原来是盐烤东港大明虾,用厚厚的盐包裹着大虾烘烤而成。

烤过的盐还能再利用吗?

酒店里的鹰嘴豆个头真大(对照物是大芸豆),皮很薄,口感很好,这应该是较迪西品种贵的卡布里品种。

我的自助早餐,黑米粥里加入核桃仁、葡萄干和杏仁。

从朝鲜带回的瓶装水,挑剔些的人会觉得不好喝。

【原创】神秘之旅·经过丹东(2)

丹东有北方江南之称。在鸭绿江边漫步,感觉江水给城市增色不少。鸭绿江水清澈碧绿,据导游讲,源头自长白山流下的水冲下很多绿色植物,使江水变为绿色。说是可以直接饮用,当然没有人尝试过。因为是界河,在江中游泳只要不上对岸即可。鸭绿江还有一个特点,江水自东向西流,并非诗中所云“一江春水向东流”。经查:并非向东流的河流除了鸭绿江还有:最大的河尼罗河(自南向北),水流量最大的刚果河(自东向西),美国最大的河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欧洲的多瑙河(自东南向西北),俄罗斯的伏尔加河(自南向北),越南的湄公河(自北向南)。原因是: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河流一般自西向东流,不过河流方向还受到高度影响,所以也会有自东向西流的可能。
丹东有北方江南之称。在鸭绿江边漫步,感觉江水给城市增色不少。鸭绿江水清澈碧绿,据导游讲,源头自长白山流下的水冲下很多绿色植物,使江水变为绿色。说是可以直接饮用,当然没有人尝试过。因为是界河,在江中游泳只要不上对岸即可。鸭绿江还有一个特点,江水自东向西流,并非诗中所云“一江春水向东流”。经查:并非向东流的河流除了鸭绿江还有:最大的河尼罗河(自南向北),水流量最大的刚果河(自东向西),美国最大的河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欧洲的多瑙河(自东南向西北),俄罗斯的伏尔加河(自南向北),越南的湄公河(自北向南)。原因是: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河流一般自西向东流,不过河流方向还受到高度影响,所以也会有自东向西流的可能。


江中的月亮岛

街道上从不堵车


从酒店上远眺鸭绿江

月亮岛

丹东火车站一景

【原创】神秘之旅·经过丹东(1)

国庆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我来到丹东,鸭绿江大桥是必到之处。这里

有两座桥,相隔不足百米。第一座桥于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由当时的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为12孔铁路桥,长944.2米,宽11米。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这座桥在美国飞机多次轰炸中被毁,因此称之为鸭绿江断桥。
国庆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我来到丹东,鸭绿江大桥是必到之处。这里
有两座桥,相隔不足百米。第一座桥于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由当时的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为12孔铁路桥,长944.2米,宽11米。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这座桥在美国飞机多次轰炸中被毁,因此称之为鸭绿江断桥。


桥头屹立着彭德怀司令帅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的雕塑

建桥时的桥头堡

抗美援朝时打美军飞机用的高射炮


迟浩田上将题写的桥名

左侧即是第二座桥

这座桥是连接中朝两国的边境桥,叫做中朝友谊桥。于1937年开工建设,1943年交付使用。目前大桥仍在使用,上行铁路,下行公路。我们第二天就要坐火车从这座桥上通过。


远望断桥


“雄纠纠气昂昂”地在断桥上行走


独特的开闭梁结构,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可以旋转90度,便于往来船只航行。




在断桥的尽头



中朝友谊桥的钢梁在两边是不一致的,朝方6孔是平弦连续桥梁,中方6孔为吊弦连续桥梁式复线铁路桥。据导游讲是因为钢材从德国运来,修复到一半时钢材不够才改了结构。

在桥上看丹东

远看对面的朝鲜新义州

大桥夜景


【原创】西蜀蓉城(2)

从窗口望去,楼下有一片别致的灰色建筑,名为西蜀廊桥,多是些名餐馆。

蜀九香火锅


洲际酒店的侧门

波提斯意大利餐馆

中华老字号胡开文

郎酒专卖

意大利餐馆

顺兴老茶馆


德仁堂药店

竹叶青

素问公馆


善品阁

浅草肆

附近一幢环形高楼很有意思,部分走廊是通透的。这在北方是见不到的。

【原创】西蜀蓉城(1)

九月中旬在成都开会,确切的说是在城区边上。一下飞机惊奇的发现双流机场变样了,仅两个月时间,我经历了双流机场的新旧更替。
新机场外貌

新机场里面



等候出租车的地方很像新虹桥机场和首都机场T3



世纪城的假日酒店

大堂里自动演奏的钢琴

档次更高的洲际饭店

洲际大堂



紧邻的四川省电视广播大楼,每晚亮起装饰灯来很漂亮。

这里的街道静悄悄

晚会:藏族歌舞《扎西德勒》

诗朗诵《致敬 中国呼吸医师》(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贾建立)

《爱的奉献》(彝族歌唱家宋阿依梅)

男生合唱《众人划桨开大船》

沙画《辉煌十年》

《生死不离》(海政文工团霍勇)

四川德阳汉旺舞蹈教师廖智的《鼓舞》,人美心更美的廖智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不满周岁的女儿,失去了引以为傲的双腿,丈夫又离她而去,但她坚强乐观的活下来,并以她的《鼓舞》感动无数人。


羌族肩铃舞蹈《尔玛姑娘》

合唱《大中国》(华西合唱团)

主持人:黄晓洁和刘磊(四川广播电视台)







第一次见到速记打字机,可以跟上讲话的速度。

【转载】葱葱

本文作者是孩子的中学同学,他不仅是位美食家,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不愧是“景山”的高材生。一根葱成一文,谈古论今,以小见大。转载至此,美文共赏。
每个妈都有个盼儿子出国深造的梦,我母亲大人也不例外。不过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每次她唠叨“你赶快去美国念书我好有理由出国去看你啊”的同时,也会念叨着“西餐那么难吃,就你这自理能力到了国外还不饿死啊?” 虽然母子相互拆台数十年我早已习惯,但次数被说多了也有点不服气。于是缠着我爸教我做饭。但我在吃上常好高骛远,又肉食本性作祟,一开始就不愿从基本的番茄炒鸡蛋醋溜土豆丝学起,总琢磨着赶快上手大鱼大肉之类的硬菜。这些复杂原料想做好确实不易,但也有一优点,就是食材本身已经戏份够足,稍微添点配角就能登台了。于是我爹看我无心钻研成大厨,干脆甩给我一句口诀——“葱姜蒜,中国饭”。那意思,做饭,尤其荤食,只要放好这三样,多半就不会太差了。
中国人爱葱古已有之,用的还是我认为的最高礼遇——拿它形容姑娘。《孔雀东南飞》里说刘兰芝“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词句曼妙。乔吉的《折桂令-赠罗真真》更含蓄些,“春葱细腻,秋藕匀圆”,干脆不指代具体部位了。更广为熟知的还是白居易笔下那个弹筝女,“双眸翦秋水,十指剥春葱”,意境不言自明。小时候写作文,为显文采使劲用比喻,加上受各种武侠小说影响,“春葱般的五指”出镜率极高。可少时我不解风情,总觉得这姑娘的手……为什么发绿啊?长大才知道,这好葱讲究粗细均匀,且葱白的部分越长就越是讨喜。拿葱比姑娘的手,是再恰当不过了。
当然,光在纸面上出力的就不叫食材了,葱在中餐体系里的重要性处处得见。不管是大葱小葱水沟葱羊角葱,好的葱基本是纤维细嫩,汁水饱满、辛中带甜,有一身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多少山珍海味自己的腥气略重或是香味含蓄,都排队等着被拯救呢。葱烧海参就是一例:海参做起来麻烦,袁枚《随园食单》里就写过:“海参无为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 这高难的课题最终引得丰泽园的老师傅拾葱而治之,也成就了一道名菜。海参离平民百姓远些,要论点平易近人的菜,葱爆羊肉也是如此。羊肉性温味甘,但难免膻气袭人,配这温通阳气又去腥解腻的大葱路数正搭。而且这菜天子与庶民同爱,《书剑恩仇录》里红花会囚禁了乾隆爷,为给吃不饱的天下百姓鸣不平,先饿了他几个时辰,然后叫来御厨张安官来做的就是一道“葱椒羊肉”。
我一直爱吃春饼。这东西好比“三鲜馅儿”的饺子,好多地方都有,做法则南辕北辙。上大学时宿舍卧谈,吃总是绕不开的话题。一熄灯,大家纷纷不舍地爬上床去,开始轮流回忆各自家乡的食物解忧。学生时代大家都没见过什么世面,好多吃食还无法互相共鸣,不过但凡有人提到春饼,每个人都恨不得拍案而起。结果几个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一对帐,里面的内容完全不同啊,只好咂摸着自家的方子悻悻睡去。我家的做法算最普通的一种:烙薄饼、炒黄酱、摊鸡蛋、弄点豆芽菜——有时候图省事儿粉条都不放了,自家做的酱肘子,当然酱牛肉也行、最后就是那点睛的一笔,大葱。切丝。每次做好上桌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等姥姥发话。老人家爱怀旧,一般先会絮叨我“小时候春饼连都不会卷,特笨。还得单给炒面吃”,然后就接“咱家人都爱吃春饼,一年四季没够。”最后就是总结陈词的那一句,“你们多放葱啊,这春饼吃的就是个葱味儿。”,然后自己夹一大筷子。至此才仪式完毕,大家跟着开动。这话虽夸张但也有点道理,就像吃涮羊肉一样,肉再嫩汤再鲜配菜再齐全,要是麻酱味道不对路,也意兴阑珊。春饼里的这些码料混在一起,口感嚼头必然不差,但是肉啊蛋啊菜啊的一堆积,味道容易鱼龙混杂含糊不清,配上大葱一吃,香辛提味,立刻就柳暗花明了。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生葱的气息。有人觉得味道过于刺鼻,有人觉得炒菜过于抢戏。连唐鲁孙家试厨子,最后一道蛋炒饭除了要求炒得润而不腻、老嫩适中以外,还要“没生葱味儿”。小时候家里人看我念书辛苦,总想着法儿的给我增加营养,于是两样东西没少吃:鱼头和大虾。鱼头基本是照着“吃哪儿补哪儿”的道理来的,虾纯粹就是因为那时候少见,又贵,算高档食材了。家里做虾也没什么花样:收拾好,倒油,大批的葱姜伺候,添点儿酱油盐糖就出锅,从来不败。我妈口味清淡,一般不对这种烟火气重的菜感兴趣,但这爆炒虾里面的葱段却是她最爱。每次我剥皮吃肉大快朵颐的时候,她就捞起一堆葱来,足蘸盘子里的虾汁儿往米饭上一浇,瞬间就下去半碗。后来长大了我心里寻思,这是不是每家都会有的“妈妈不爱吃这个你吃吧”的托词啊,于是再吃虾的时候我赶紧剥好放在我妈碗里说:“虾咱买得起啊。吃!” 结果她直接挑起一缕葱来说:“这个多好吃啊,汁都吸饱了,辣味除掉但香气还在,精华!”
说到底,不管好吃与否,葱其实从来没脱离这做配角的命。对配角,人们的态度从来都是予取予求的。喜欢的给个表现的机会做葱油饼,不爱的吃个面条也要把葱花挑出来。就连“菜菜不离葱”的鲁菜,也没听说直接拿大葱炒道菜的。释家干脆就把葱算作“小五荤”给禁了,说是吃多了“情绪不稳,惊慌难安”。所以葱,其实和这天下千万的配料一样,是君子菜。一生没得过大宠,偶尔吃点小亏,一路不求索取甘心奉献,不动声色地就把一餐熏染得满室喷香了。

【原创】藏之江南·川味林芝菜

林芝的餐馆多是川菜馆,用的是藏区的食材,但做出来的多是重口味的川菜,油腻、麻辣、不健康。
藏红花蛋羹

厚厚的一汪油

头一次见到如此袖珍的藕节


天麻炖藏鸡

石锅鱼

小米野菜也飘着一层油

杂菌

青稞很硬,适合喜欢吃粗粮的人,胃病患者就免了。

藏鱼很不好吃,藏民好像不吃鱼

牦牛蹄连吃了两顿,很腻人

藏香猪并不香

追问半天才说是斑鸠,后来每上一菜先问明白,以免误食不愿意吃的食物。

大包里面是甜馅

餐馆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