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加东日记·街景和图书馆

6.9天气晴好,下午又前往图书馆一看究竟。蓝天白云与北京同步。


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路边的精致很美,边走边拍。









拐进这条街里拍Houses,每栋各不相同。































这种割草机效率很高




一对老夫妇坐在屋外,我向那位女士问路,她用及其缓慢的语速逐字逐句给我讲了三遍,她觉得距离较远,便让她先生开车送我去,我一再谢绝。女士问我从哪里来,得知是中国北京,她很高兴,还问我是不是来探亲,住多久等等,





路边堆放着被主人丢弃的家具,供需要者拿走使用。








一片树林就成了一个公园


因为许多事情都要自己动手,不少人家都有皮卡。

因为这里居住的分散,校车是到各家接送孩子的。停车时或前或后还会伸出长杆子,以避免孩子们绕过车子的危险行为。



这栋房子要出售并且已经售出


问过主人,她给我写下树名H

arlequin maple,应该是一种挪威枫。







北美多见的

红襟鸟(知更鸟),也是英国的国鸟。




这家院子里的国旗和安大略省旗

每家的草地装饰不同

这家的孩子在院里玩,妈妈在旁边看着。




终于到了熟悉的网球场


在没有灯的路口过马路

一家四个孩子


社区中心到了

这四个亚裔孩子是不是他领养的?不得而知。



图书馆的一个门在冰球场内,标志不明显。






管理员掌握着卫生间钥匙


环保擦手纸








中文少儿书只有这些,没有成人书。








女孩在做作业


她的态度非常认真,看见我站在她后面,她居然信任地问我有关火的科学知识,我很惭愧,无论是英语还是科学知识,我都很欠缺。没想到旁边坐着我昨天在这里结识的移民(青岛某大学老师)冬梅Liu,她提示女孩与大孩子讨论或者上网查。




几个男孩子都在玩游戏





这俩孩子出生在这里,妈妈为了让她们学好中文,坚持给她们用中文讲故事。


儿童角的地毯图案体现了加拿大多元化国家的特点





通向外面的大门是自动门


门外一片芦苇,栖息着红翅黑鹂,两块耀眼的红色像是戴了肩章。













家附近的一家跆拳道馆,3岁以上即可学习。

【原创】加东日记·图书馆和Sobeys

6.8自行前往社区中心的图书馆。从小区出来不远处有一条废弃的铁路,现在正在施工,利用原有的铁轨建成连接大滑铁卢地区(Cambridge、Kitchenner、Waterloo)的轻轨。


这条马路两旁有高大茂密的树木,平时行人很少。


这栋楼是我的标志物,见到它就拐弯。


曾经拍下疑似罂粟花的地方










里面有两个冰球场


场内也有看台








走进Sobeys逛逛。孩子们都说这里东西贵,可是我看了半天,觉得和很多食物的价格与国内持平,甚至于更便宜。

为老年人提供电动购物车

这里的人嗜好甜食,超市里的冰激凌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占据了很大位置,最大的桶装冰激凌可以和篮球相媲美。蛋糕的花色很多,颜色也很鲜艳,征得营业员的同意,我拍了几张照片。

6.25我又去逛店时,特意问了售货员,才得知

蛋糕上的

照片是印在糯米纸上的,所以照片能吃。上次拍的是母亲节的,这次换上毕业照了。
6.25我又去逛店时,特意问了售货员,才得知














【原创】加东日记·希腊美食节

6.7去Kitchener的一个社区,那里举办一年一度的希腊美食节,今年是第35届。


购门票,也要购代金券用来买食物,避免直接用现金的麻烦。


买票后在每人手上盖个戳子,凭此可以自由进出。

冰激凌车很吸引孩子


乐队


人很多,想找个座不太容易。





甜点








爱吃甜点的后果





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菜













每条队都较长,需要有点耐心。



终于买到了


这个卷是用一种植物叶子包的




面带笑容的Oikonomos,Fr.Konstantine Chatzis牧师




年轻人的舞蹈













小学校成了演员的休息室

顺便进教堂参观
















【原创】加东日记·初到滑铁卢

因为这次加东之行时间比较长,照片众多无暇分类,只得采用流水账的形式记录我的见闻。

☆★☆★☆★☆★☆★☆★☆★☆★☆★☆★☆★

☆★☆★

北京时间6.3傍晚,我登上飞往多伦多的航班。
13个小时的飞行,我不免心中有些忐忑。超出我的想象,飞机上似乎国人多于老外,还有华人空哥和空姐,使我这个走出国门就相当于文盲和聋哑的人并不感到陌生和无助。我旁边座位的老两口来自武汉,年近七旬,也是第一次到蒙特利尔的女儿家探亲,一路上和他俩聊天,一点儿也不寂寞,旅途也不觉得时间漫长了。


到达位于滑铁卢的家已是加东时间6.3晚10点,次日先熟悉环境。








对面屋子的台阶下是土拨鼠的家,每天都可以看见它肥胖慵懒的身影



机灵又贪吃的北美黑松鼠在草地上跑来跑去




北美灰松鼠

小区附近有两个Plaza(购物广场),我最喜欢Parkdale




商店门前不仅标有残疾人车道,更为人性化的是,按动门外这个圆盘,第一道门自动徐徐打开,之后第二道门也慢慢开启。里面也有相同的装置,坐在轮椅上伸手即可触及。这不仅



台球厅




在这家小便利店里遇到一位来自杭州的老板,他进的货有国内的一些名牌食品,也有台湾产的食品。顾客多为华人,也有老外光顾。




Tim Hortons(

提姆-荷顿

)是加拿大著名的咖啡店,

1964

创建

于安大略省汉密尔顿,

现在其门店已经遍布加拿大,据说有

2600个连锁店,

成为加拿大快餐业的知名品牌,

被誉为“加拿大人的咖啡店”。每家 Tim Hortons 的装修都一样,简洁大方,令人感到温馨。



这里真正做到了垃圾分类,不像国内,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





公交车进站了,前面的架子可以放自行车,方便了骑车人。车门的踏板可以降下来,残疾人车可以直接上车。




这样的森林公园很多,无人管理的自然森林。







一个骑独轮车的年轻人从身边掠过,如同演杂技一般,匆忙间只拍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已是夏时制晚上9点,天尚未黑,天边一抹晚霞。






【原创】郊区人家(续)

沉寂了一年,受邀又去郊区朋友那里采摘和游玩。这里正在将旧厂房进行改建。




房间外增加了宽宽的走廊

为了防蝇,窗户安装了隐形纱窗,每道门增加了严实的纱门。


新建的客房,过道上方安装了采光玻璃天窗。













楼上的多功能厅

未来的大餐厅可以摆六桌

看守院子的凶猛大狗,见到生人就像疯了一样暴跳。





温顺的金毛

白洋淀的野鸭

车库

未来的观赏鱼池

菜地

黄瓜


尖椒


生菜

韭菜已经老了

茄子


小葱

毛豆


草莓

花生


茼蒿开花留籽


莴笋

扁豆

西葫芦





青椒





西红柿,还要等一两周才能成熟


割韭菜喽

可怜的鸡,每天足不出笼,除了吃就是下蛋,鸡舍内外苍蝇成群,墙上落着一层。



院外有一条排污河,以前的臭水河治理成这样。

【转载】景山学校建校五十周年抒怀:教育家群起的摇篮

原载:

2010

05

05

日中国教师报,作者:舒风
原载:

2010

05

05

日中国教师报,作者:舒风
导读:人总是在创造新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锤炼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才能。景山学校这些年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把自己锤炼为教育家。

北京景山学校是一所教学改革实验学校。舒风以《景山——教育家群起的摇篮》为题,就他所见所闻和亲身体会,谈到景山学校当年一批年轻人在教学改革中成长为教育家群体的某些情况和后来的发展。虽然这些都已成为往事,而且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充分展开,有些甚至没有谈到,但他的感受是真挚的。这种在某种程度上的历史再现,对当前的教育仍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对学校和教师也会产生激励作用。

特别是“教改——教育家成长的摇篮”这个命题,提得很好,这是当前教育上的一个鲜明时代性命题。倘教育不改革,不创新,教育的怎么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教育家又怎能大批脱颖而出?我们真诚希望,在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旗帜下,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改革中,能有更多的教育家和教育家群体涌现。

今年

5

4

日,适逢景山学校建校

50

周年。

50

年前,我还没有拿到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证书就与中文系三位同学来到新建的景山学校报到,从此做了一员教改志愿战士。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虽然后来离开了景山学校,从事人才研究,但仍心系景山学校的教改事业,与景山学校的许多同事保持着联系,最近读了老校长敢峰《教育家群起的时代》一文,不禁回想起当年景山学校的情景,浮想联翩,缀成此文,以资纪念。

教育家是时代的需要

时代需要什么人才,社会就造就什么人才。

20

世纪

60

年代第一春,一群年轻人聚集在北京东城黄化门大街原九十一中学的校园里,开始掀开新中国教育改革的新篇章。当年敢峰年岁最大,

31

岁,出任校长;其次是支部书记贺鸿琛

30

岁,副书记杨玉琴

29

岁。陈心五、刘曼华、苏式冬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分头负责抓外语、语文

(

主要是集中识字教学

)

、数学教学改革试验。同时还从北京外语学院调来优秀教师李中教英语,又从东城区调来了几位优秀小学教师:马淑珍、郑俊选、童正玉、王玉瑛。

1960

年当年就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语学院分配来

30

余位应届毕业生。至

1964

年,从全国各地高校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达

90

多人。崔孟明、方碧辉等人就是这时到的景山学校。这支新生力量大多是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经过多年的教改锻炼,从中造就了大批的教育家、教学专家、识字教学专家。马淑珍、郑俊选、方碧辉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第一批特级教师。

刘曼华用了几年时间,在儿童识字教育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领导的教师群体编的小学识字课本,进行集中识字教学。两年内,孩子们平均认识汉字

2200~2500

个,六七岁的孩子可以阅读大量课外读物。这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孩子们在知识海洋中可以自由遨游,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受到多方面品德的熏陶。刘曼华,曾先后出任景山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副校长、顾问,至今继续为景山学校主编小学语文教材。她被北京景山学校授予了“语文教改专家”称号;原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曾亲笔题词,誉刘曼华为“新中国的儿童教育专家”。至今,她还担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兼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副理事长、教改实验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

陈心五原来是俄语教师,初来景山学校只是负责外语方面的教改工作。但他越干越入迷,越干劲越足,之后升任负责全面教改试验工作的副校长。

舒鸿锦调来景山学校后,由于教学业绩突出,被评为特级教师,曾任北京市政协第七届、八届委员,全国妇联第六届执委及“特级教师指导学生丛书”《高中课文总复习》主编等职务。

周正逵是从北京师范大学借调来的多才多艺的语文老师,他除了字写得漂亮,文章写得“呱呱叫”之外,朗诵与专业演员不分伯仲。他讲现代文、辅导作文,讲得全班学生个个“瞪眼听”。后调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教材,晋升为编审。退休后,仍然带着一些人编语文教材。他编的教材很有特色,被全国许多重点中学采用,颇受欢迎。

景山学校的教育家、教学专家、教育管理专家是一个群体,是成批的。他们毕业后,走进景山学校大门就一心扑在教学改革事业上,

50

年来把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教改事业。比如:刘晶玉、刘捷、陆鑫、龚肇兰、刘毅、周淑溪、马奇仲、魏榕彬、王念亲、方晶、冯素姮、邹德卿、刘贤儒、姚肃仪,等等,名单可以列出一大批,由于篇幅所限,恕我不能一一列举。

敢峰回忆起当年的情况时感慨地说:“我们这些人哪里是什么教育家啊?我根本不懂教育学,是到了景山学校之后,接触了教改实践,在干中学习的。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总结出经验,才写出‘教学小品’的。十几年后才提出了‘重构基础教育’,

20

年后才有了‘愿天下子女都成才’的理想。”

人总是在创造新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锤炼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才能。景山学校这些年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把自己锤炼为教育家。景山学校为什么能在几年内造就大批教育家呢?

宽松的教改环境

教育家的培养、成长是需要环境和气候的。当时的景山学校成才环境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是学校的政治氛围好。一是,对党中央的教育方针、新精神知道得及时,吃得透。学校领导只要读到中央有关教育的文件,听了有关中央负责同志的讲话,第二天就传达给全体教师,得风气于前。二是,中宣部和有关的教育领导部门给了景山学校办学的充分自主权。所以学校领导敢于在景山学校进行各种大胆的试验。

当年中宣部秘书长童大林总是鼓励教师们说:“你们要勇于做孙悟空,敢于大闹旧教育领域的天空。在教学上要善于‘七十二变’。”

当时苏式冬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丁尔升、孙瑞清等人来学校指导、帮助进行了德国、法国、日本的数学教材的试验。为了编出景山学校自己有特色的数学教材,还请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魏群、张孝达等专家来校指导,景山学校的数学教材才得以不断改进,日臻完善。后来,苏式冬调任教育部中学教育司教学处副处长。

1985

年又调往广东省教育学院任副院长。她虽然离开景山学校多年,但直到现在还支持和关心景山学校的数学教材编写工作。

其次,学校的规章制度特别宽松,老师们有充分的成才空间。
导读:人总是在创造新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锤炼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才能。景山学校这些年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把自己锤炼为教育家。

北京景山学校是一所教学改革实验学校。舒风以《景山——教育家群起的摇篮》为题,就他所见所闻和亲身体会,谈到景山学校当年一批年轻人在教学改革中成长为教育家群体的某些情况和后来的发展。虽然这些都已成为往事,而且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充分展开,有些甚至没有谈到,但他的感受是真挚的。这种在某种程度上的历史再现,对当前的教育仍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对学校和教师也会产生激励作用。

特别是“教改——教育家成长的摇篮”这个命题,提得很好,这是当前教育上的一个鲜明时代性命题。倘教育不改革,不创新,教育的怎么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教育家又怎能大批脱颖而出?我们真诚希望,在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旗帜下,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改革中,能有更多的教育家和教育家群体涌现。

今年

5

4

日,适逢景山学校建校

50

周年。

50

年前,我还没有拿到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证书就与中文系三位同学来到新建的景山学校报到,从此做了一员教改志愿战士。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虽然后来离开了景山学校,从事人才研究,但仍心系景山学校的教改事业,与景山学校的许多同事保持着联系,最近读了老校长敢峰《教育家群起的时代》一文,不禁回想起当年景山学校的情景,浮想联翩,缀成此文,以资纪念。

教育家是时代的需要

时代需要什么人才,社会就造就什么人才。

20

世纪

60

年代第一春,一群年轻人聚集在北京东城黄化门大街原九十一中学的校园里,开始掀开新中国教育改革的新篇章。当年敢峰年岁最大,

31

岁,出任校长;其次是支部书记贺鸿琛

30

岁,副书记杨玉琴

29

岁。陈心五、刘曼华、苏式冬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分头负责抓外语、语文

(

主要是集中识字教学

)

、数学教学改革试验。同时还从北京外语学院调来优秀教师李中教英语,又从东城区调来了几位优秀小学教师:马淑珍、郑俊选、童正玉、王玉瑛。

1960

年当年就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语学院分配来

30

余位应届毕业生。至

1964

年,从全国各地高校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达

90

多人。崔孟明、方碧辉等人就是这时到的景山学校。这支新生力量大多是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经过多年的教改锻炼,从中造就了大批的教育家、教学专家、识字教学专家。马淑珍、郑俊选、方碧辉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第一批特级教师。

刘曼华用了几年时间,在儿童识字教育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领导的教师群体编的小学识字课本,进行集中识字教学。两年内,孩子们平均认识汉字

2200~2500

个,六七岁的孩子可以阅读大量课外读物。这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孩子们在知识海洋中可以自由遨游,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受到多方面品德的熏陶。刘曼华,曾先后出任景山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副校长、顾问,至今继续为景山学校主编小学语文教材。她被北京景山学校授予了“语文教改专家”称号;原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曾亲笔题词,誉刘曼华为“新中国的儿童教育专家”。至今,她还担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兼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副理事长、教改实验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

陈心五原来是俄语教师,初来景山学校只是负责外语方面的教改工作。但他越干越入迷,越干劲越足,之后升任负责全面教改试验工作的副校长。

舒鸿锦调来景山学校后,由于教学业绩突出,被评为特级教师,曾任北京市政协第七届、八届委员,全国妇联第六届执委及“特级教师指导学生丛书”《高中课文总复习》主编等职务。

周正逵是从北京师范大学借调来的多才多艺的语文老师,他除了字写得漂亮,文章写得“呱呱叫”之外,朗诵与专业演员不分伯仲。他讲现代文、辅导作文,讲得全班学生个个“瞪眼听”。后调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教材,晋升为编审。退休后,仍然带着一些人编语文教材。他编的教材很有特色,被全国许多重点中学采用,颇受欢迎。

景山学校的教育家、教学专家、教育管理专家是一个群体,是成批的。他们毕业后,走进景山学校大门就一心扑在教学改革事业上,

50

年来把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教改事业。比如:刘晶玉、刘捷、陆鑫、龚肇兰、刘毅、周淑溪、马奇仲、魏榕彬、王念亲、方晶、冯素姮、邹德卿、刘贤儒、姚肃仪,等等,名单可以列出一大批,由于篇幅所限,恕我不能一一列举。

敢峰回忆起当年的情况时感慨地说:“我们这些人哪里是什么教育家啊?我根本不懂教育学,是到了景山学校之后,接触了教改实践,在干中学习的。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总结出经验,才写出‘教学小品’的。十几年后才提出了‘重构基础教育’,

20

年后才有了‘愿天下子女都成才’的理想。”

人总是在创造新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锤炼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才能。景山学校这些年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把自己锤炼为教育家。景山学校为什么能在几年内造就大批教育家呢?

宽松的教改环境

教育家的培养、成长是需要环境和气候的。当时的景山学校成才环境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是学校的政治氛围好。一是,对党中央的教育方针、新精神知道得及时,吃得透。学校领导只要读到中央有关教育的文件,听了有关中央负责同志的讲话,第二天就传达给全体教师,得风气于前。二是,中宣部和有关的教育领导部门给了景山学校办学的充分自主权。所以学校领导敢于在景山学校进行各种大胆的试验。

当年中宣部秘书长童大林总是鼓励教师们说:“你们要勇于做孙悟空,敢于大闹旧教育领域的天空。在教学上要善于‘七十二变’。”

当时苏式冬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丁尔升、孙瑞清等人来学校指导、帮助进行了德国、法国、日本的数学教材的试验。为了编出景山学校自己有特色的数学教材,还请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魏群、张孝达等专家来校指导,景山学校的数学教材才得以不断改进,日臻完善。后来,苏式冬调任教育部中学教育司教学处副处长。

1985

年又调往广东省教育学院任副院长。她虽然离开景山学校多年,但直到现在还支持和关心景山学校的数学教材编写工作。

其次,学校的规章制度特别宽松,老师们有充分的成才空间。
敢峰校长只给教师教学原则,没有具体的“条条框框”。他要求教师讲课贯彻“启发式”“精讲多练”“要得法”,反对“填鸭式”教学。至于如何“启发”,学校从不做硬性规定。教英语的李中老师自编教材把语音训练与口语训练结合起来,从国际音标入手,以口语会话为主,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孩子们能用英语简单地与人对话,说出自己的年龄,名字。他们特别高兴。于是李中又编了一本《英语诗歌》

(

一些英美家喻户晓的儿歌

)

,让孩子们背诵。她还指导孩子们排练英语话剧《罗宾汉》的片断,在“六一”晚会上演出,颇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敢峰校长只给教师教学原则,没有具体的“条条框框”。他要求教师讲课贯彻“启发式”“精讲多练”“要得法”,反对“填鸭式”教学。至于如何“启发”,学校从不做硬性规定。教英语的李中老师自编教材把语音训练与口语训练结合起来,从国际音标入手,以口语会话为主,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孩子们能用英语简单地与人对话,说出自己的年龄,名字。他们特别高兴。于是李中又编了一本《英语诗歌》

(

一些英美家喻户晓的儿歌

)

,让孩子们背诵。她还指导孩子们排练英语话剧《罗宾汉》的片断,在“六一”晚会上演出,颇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在时间上,没有捆绑住教师们的手脚。教师在工作时间可以到图书馆读书、查阅资料,与教学有关也行,无关也可。学校设有阅读课,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同样也要求教师多读课外书。教师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讲课言之有物,这就是通常说的“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培训上,对教师严格要求。教师要求学生读的课外书,教师必须先读;要求学生背过的课文,教师必须会背;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教师也必须每周写一篇习作。敢峰有时亲自批改教师的作文,甚至利用晚上的时间给教师讲评作文,介绍写作经验。引导教师及时学习古今中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吃猪肉,吃羊肉,最后变成自己的肉。”

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些年轻教师个个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他们不是名教师,身上没有任何包袱,错了,改了从头再来。他们不怕丢人,不怕露丑。当年景山学校的年轻教师只要做出一点成绩,学校领导就鼓励、表扬。在教改试验中走了弯路,学校领导承担责任。如今,年届古稀的老教育家们,当年他们都是跟头趔趄地走过来的。

学校领导总是鼓励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允许教师们有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这就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创造精神和灵感。时至今日,我耳边还萦绕着马淑珍老师教孩子们学拼音时,那银铃般的声音:“一门

(n)

呐,二门

(m)

摸,小棍

(l)

赶猪嘞嘞嘞”。她使拼音字母这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变活了,儿童在三周内便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知识,能提早地闯进书本知识的宝库。

学校领导要求教师解放思想,大胆讲课。只要在政治上不出错误,在科学上不违反客观规律,至于如何教给学生,教师有充分的自主权。你就在课堂上领着学生撒着欢儿地“七十二变”好了,只要能把学生领进知识的殿堂,怎么变都成。

特级英语教师方碧辉,按照中国人

(

尤其是青少年

)

学习英语的规律,编写了富有景山特色的英语教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一堂课中,用对话、诵诗、唱歌、表演、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贯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耳听、口说、眼看、手写,充分发挥大脑的活动能力,做到当堂学会;课后再辅以对话记录本,学期会考表演,节日举办英语晚会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加以巩固。终于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得以在校外推广,并在全国

40

多所学校中开花结果。

郑俊选说话富有表情,极有感染力,枯燥的数字概念,经她的嘴说出来就生动有趣。不管多么乱的班,只要她去上课,教室里总是安静的。她在教学工作中创造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出版了专着《开拓孩子的思维世界》,是全国知名的数学特级教师。退休后,她经常应邀赴外省市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北起齐齐哈尔,南至海口,东达大连,西到乌鲁木齐,在全国许多大城市间飞来飞去。
在时间上,没有捆绑住教师们的手脚。教师在工作时间可以到图书馆读书、查阅资料,与教学有关也行,无关也可。学校设有阅读课,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同样也要求教师多读课外书。教师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讲课言之有物,这就是通常说的“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培训上,对教师严格要求。教师要求学生读的课外书,教师必须先读;要求学生背过的课文,教师必须会背;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教师也必须每周写一篇习作。敢峰有时亲自批改教师的作文,甚至利用晚上的时间给教师讲评作文,介绍写作经验。引导教师及时学习古今中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吃猪肉,吃羊肉,最后变成自己的肉。”

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些年轻教师个个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他们不是名教师,身上没有任何包袱,错了,改了从头再来。他们不怕丢人,不怕露丑。当年景山学校的年轻教师只要做出一点成绩,学校领导就鼓励、表扬。在教改试验中走了弯路,学校领导承担责任。如今,年届古稀的老教育家们,当年他们都是跟头趔趄地走过来的。

学校领导总是鼓励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允许教师们有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这就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创造精神和灵感。时至今日,我耳边还萦绕着马淑珍老师教孩子们学拼音时,那银铃般的声音:“一门

(n)

呐,二门

(m)

摸,小棍

(l)

赶猪嘞嘞嘞”。她使拼音字母这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变活了,儿童在三周内便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知识,能提早地闯进书本知识的宝库。

学校领导要求教师解放思想,大胆讲课。只要在政治上不出错误,在科学上不违反客观规律,至于如何教给学生,教师有充分的自主权。你就在课堂上领着学生撒着欢儿地“七十二变”好了,只要能把学生领进知识的殿堂,怎么变都成。

特级英语教师方碧辉,按照中国人

(

尤其是青少年

)

学习英语的规律,编写了富有景山特色的英语教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一堂课中,用对话、诵诗、唱歌、表演、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贯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耳听、口说、眼看、手写,充分发挥大脑的活动能力,做到当堂学会;课后再辅以对话记录本,学期会考表演,节日举办英语晚会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加以巩固。终于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得以在校外推广,并在全国

40

多所学校中开花结果。

郑俊选说话富有表情,极有感染力,枯燥的数字概念,经她的嘴说出来就生动有趣。不管多么乱的班,只要她去上课,教室里总是安静的。她在教学工作中创造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出版了专着《开拓孩子的思维世界》,是全国知名的数学特级教师。退休后,她经常应邀赴外省市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北起齐齐哈尔,南至海口,东达大连,西到乌鲁木齐,在全国许多大城市间飞来飞去。
协同作战,集体攻关

为什么说景山学校的教育家是个“群体”呢?因为这是一个进行教改实验的团队,不仅是学校的领导班子。景山学校的教师,各个年级组、各科教研组,都是紧密团结“协同作战,集体攻关”。在这里,不存在谁算教育家,谁不算教育家的问题。

上个世纪

60

年代,景山学校四年级“以作文为中心安排语文教学”的经验,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周韫玉和姚蔚真、吴寿鑫等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刚学作文的学生写作,只要在学生日记或“天天练笔”中发现一个好句子,或几句有新意的话,就鼓励学生反复修改成文章。敢峰校长有次到四年级办公室翻看学生作文本,发现周韫玉等人很有创意,学生的作文也有特色。于是挑了几篇好的作文,用毛笔亲自抄在大张白纸上,然后写上“校长室按语”,贴在楼道的墙上予以展览。由此点燃了学生的激情,从此优秀作文大量涌现出来。

有一个学生的作文标题是“立下愚公志,攻上作文山”,敢峰就用这句话做通栏大标题,布置了一条“作文走廊”。从动员学生大胆写作文,到挑选优秀作文;从布置“作文走廊”,到优秀作文集《明灯》出版,敢峰与这个年级的老师一起,忙碌了两三个月,有时忙到深夜,打了一场“作文歼灭战”。后来周韫玉写成《以作文为中心安排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推向社会,引起语文教学界的热烈反响。周韫玉从

1973

年起任景山学校副校长,

1984

年调任北京市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

1995

年出版《自我教育论》,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现为北京教育学院教授。退休后,她又回到景山学校主编初中语文教材。

当年游铭钧领导高中年级组,直接用外文原版教材。吴宝善老师教俄语,《三角》《物理》《无机化学》用苏联十年制原版教材。这三门功课分别由谢文芳、刘贤儒、崔孟明三个人教。俄文走在前边,这三科紧跟其后。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学生反复读熟了这三本教材,掌握了七八千个单词和基本语法,借助词典可以不太困难地阅读原文科技书。游铭钧是学数学的。他投身景山学校教改试验

20

年,在数学教改试验中创造了“知识结构单元教学法”。他曾任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后调任北京市东城区委副书记,国家教委

(

今教育部

)

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与此同时,崔孟明还搞了化学单元教学,成绩非常显着,在学校搞了一个教学成果展览,化学界看了反映很好,后来他又进行了多方面教学领域里的改革,被提拔为景山学校校长,获“全国优秀教师”“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等荣誉称号。

掀开新的教改篇章

景山学校教改

50

年来,经历了两个高峰时期:第一个高峰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前期;第二个高峰出现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至

21

世纪初。

1983

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给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此,景山学校的教改历史掀开新的一页,逐步推向第二高峰。

这时贺鸿琛、崔孟明、陈心五、刘晶玉等人组成新的领导集体,带领大家认真贯彻落实题词精神,制订了“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特长育人才”的改革方案。景山学校的教改由原来单纯进行各科试验迈入进行办学理念、教育体制、学制年限、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制度、课外活动、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发展个性特长教育、智力超常教育、国际交流以及学校领导管理体制诸方面综合整体改革试验的新阶段。

在这几年间,陈心五是负责全面教改工作的副校长,许多教改经验、研究课题报告都是出自他的手笔。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北京景山学校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北京景山学校在这几年主要进行了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的教改。

其后,范禄燕、王念亲等又肩负起景山学校的领导重任,巩固了前一段的改革成果,努力开拓新的工作领域。

20

世纪末,景山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研究探讨了如何构建“面向

21

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小学办学模式”问题。目前,景山学校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的六项大工程:德育工程、教学系统工程、教师队伍工程、校园大网络工程、现代校舍工程、现代化产业工程。校园网络与国家通信联网,实现了学校与教师、学生家庭的联网,实现了校际信息交流和远程通信联系。校园网络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开放,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50

年的教改实践,景山学校已经成长为一所现代化学校,它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从集体化班级教学模式向个性化独立学习模式转变;真正解决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问题;传统教育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景山学校在范禄燕校长的领导下,正由第二个高峰推向新的第三个教改高峰。

润物细无声

思想政治工作是细致的,像春雨润苗那样,点点浸入枝叶。思想工作,必须入脑、入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景山学校的历届领导非常注意工作方法和关心群众生活。比如,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他们积极解决教师两地分居,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在换季的时候,他们关心生活困难的教职工,适当予以补助等。有一年下大雨,雨水灌进教师的居室里,杨玉琴二话没说,挽起裤腿就往外淘水。

贺鸿琛从事教育工作

64

年,在景山学校一直是支部书记。他一生大量的时间是做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工作。他辩证法运用得好,讲话条理清晰,分析问题全面,总结能力强。他在几十年思想工作中总结出的重要经验之一是,“遇到各种矛盾要区别对待,保持心态平和,不急不气。因为又急又气既不利于矛盾解决,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有一家电台的记者曾问我,“景山学校的领导如此关心群众,为什么找杨玉琴同志谈心的人还排队呢?”我说:“这有什么奇怪呢?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思想问题。一百多个家庭背景不同,经历各异,性格、脾性多样,终日生活、工作在一起,怎能没有矛盾呢?”大学毕业生分到景山学校做教师,月工资

54

元;而留在高校任教,或分到机关、新闻、出版、学术研究单位,月工资

56

元。当了孩子王,不只钱挣得少,在亲友面前脸上也无光,就是谈恋爱,交朋友,牌子也不响亮啊!所以,每个年轻教师心里都有不同的心结需要解开。

精神可以转化成巨大的物质财富,物质也可以转化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景山学校的教育家群体,在我国三年困难时期能精神振奋,挑灯夜战,集体攻关,就证明了这一真理。

教改情未了

敢峰今年八十有一,贺鸿琛也年届八十,景山学校建校初期的教育家群体也已达古稀之年。如今,敢峰仍然朝气蓬勃、东奔西走,到处讲学;贺鸿琛还担任景山学校和其他几个学校的顾问,一年飞广东四次。其他人没有一个闲在家里的,不是回景山学校继续编教材,就是返聘在兄弟学校任课。有的人会问:“都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不在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满天飞图什么啊?!”正如屈原所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他们图什么呢?小而言之,是为了景山学校的教改事业,大而言之是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早日培养出顶级人才。

2007

年“五一”节时,敢峰和贺鸿琛、陈心五、张定东从力迈学校退下来时,同游长江三峡。敢峰面对滔滔江水,口占一诗:“大江东流去,劳燕各分飞;教改千秋业,留待后来人。”敢峰在为《贺鸿琛传——悠悠景山教改情》一书作序时引了这首诗之后写道:“天长地人有时尽,此志此情无绝期。倘教育不改革,继续沿着‘应试教育’的路走下去,是要误国和误人子弟的啊!”

这就是景山学校老教育家的志向和情操。

可喜的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曙光喷薄四射,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久即将通过。教改事业的“后来人”,在全国已呈群星灿烂的局面。景山学校的年轻教育家们,正在茁壮成长起来。在庆祝景山学校建校

50

周年之际,我祝愿景山学校的教师们沿着教改的宽广大道,高举“三个面向”的大旗,阔步前进,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舒风)

舒风

,河北省晋州市人。

1960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北京景山学校、中国曲艺家协会、国家科委(今国家科技部)人力资源研究所、中国人事报社、中国人事出版社等单位工作。历任《中国人才》杂志主编、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着有《周恩来与张治中》《周恩来与邵力子》等十数部人物传记和《列宁人才思想研究》《你怎样消费时间》等多部着述。主编有《人才问题新思考》《新秀文论荟萃》《你怎样成才》《敢峰教育文选》等。
协同作战,集体攻关

为什么说景山学校的教育家是个“群体”呢?因为这是一个进行教改实验的团队,不仅是学校的领导班子。景山学校的教师,各个年级组、各科教研组,都是紧密团结“协同作战,集体攻关”。在这里,不存在谁算教育家,谁不算教育家的问题。

上个世纪

60

年代,景山学校四年级“以作文为中心安排语文教学”的经验,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周韫玉和姚蔚真、吴寿鑫等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刚学作文的学生写作,只要在学生日记或“天天练笔”中发现一个好句子,或几句有新意的话,就鼓励学生反复修改成文章。敢峰校长有次到四年级办公室翻看学生作文本,发现周韫玉等人很有创意,学生的作文也有特色。于是挑了几篇好的作文,用毛笔亲自抄在大张白纸上,然后写上“校长室按语”,贴在楼道的墙上予以展览。由此点燃了学生的激情,从此优秀作文大量涌现出来。

有一个学生的作文标题是“立下愚公志,攻上作文山”,敢峰就用这句话做通栏大标题,布置了一条“作文走廊”。从动员学生大胆写作文,到挑选优秀作文;从布置“作文走廊”,到优秀作文集《明灯》出版,敢峰与这个年级的老师一起,忙碌了两三个月,有时忙到深夜,打了一场“作文歼灭战”。后来周韫玉写成《以作文为中心安排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推向社会,引起语文教学界的热烈反响。周韫玉从

1973

年起任景山学校副校长,

1984

年调任北京市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

1995

年出版《自我教育论》,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现为北京教育学院教授。退休后,她又回到景山学校主编初中语文教材。

当年游铭钧领导高中年级组,直接用外文原版教材。吴宝善老师教俄语,《三角》《物理》《无机化学》用苏联十年制原版教材。这三门功课分别由谢文芳、刘贤儒、崔孟明三个人教。俄文走在前边,这三科紧跟其后。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学生反复读熟了这三本教材,掌握了七八千个单词和基本语法,借助词典可以不太困难地阅读原文科技书。游铭钧是学数学的。他投身景山学校教改试验

20

年,在数学教改试验中创造了“知识结构单元教学法”。他曾任北京景山学校校长,后调任北京市东城区委副书记,国家教委

(

今教育部

)

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等职。与此同时,崔孟明还搞了化学单元教学,成绩非常显着,在学校搞了一个教学成果展览,化学界看了反映很好,后来他又进行了多方面教学领域里的改革,被提拔为景山学校校长,获“全国优秀教师”“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等荣誉称号。

掀开新的教改篇章

景山学校教改

50

年来,经历了两个高峰时期:第一个高峰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前期;第二个高峰出现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至

21

世纪初。

1983

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给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此,景山学校的教改历史掀开新的一页,逐步推向第二高峰。

这时贺鸿琛、崔孟明、陈心五、刘晶玉等人组成新的领导集体,带领大家认真贯彻落实题词精神,制订了“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特长育人才”的改革方案。景山学校的教改由原来单纯进行各科试验迈入进行办学理念、教育体制、学制年限、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制度、课外活动、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发展个性特长教育、智力超常教育、国际交流以及学校领导管理体制诸方面综合整体改革试验的新阶段。

在这几年间,陈心五是负责全面教改工作的副校长,许多教改经验、研究课题报告都是出自他的手笔。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北京景山学校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北京景山学校在这几年主要进行了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的教改。

其后,范禄燕、王念亲等又肩负起景山学校的领导重任,巩固了前一段的改革成果,努力开拓新的工作领域。

20

世纪末,景山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研究探讨了如何构建“面向

21

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小学办学模式”问题。目前,景山学校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的六项大工程:德育工程、教学系统工程、教师队伍工程、校园大网络工程、现代校舍工程、现代化产业工程。校园网络与国家通信联网,实现了学校与教师、学生家庭的联网,实现了校际信息交流和远程通信联系。校园网络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开放,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50

年的教改实践,景山学校已经成长为一所现代化学校,它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从集体化班级教学模式向个性化独立学习模式转变;真正解决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问题;传统教育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景山学校在范禄燕校长的领导下,正由第二个高峰推向新的第三个教改高峰。

润物细无声

思想政治工作是细致的,像春雨润苗那样,点点浸入枝叶。思想工作,必须入脑、入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景山学校的历届领导非常注意工作方法和关心群众生活。比如,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他们积极解决教师两地分居,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在换季的时候,他们关心生活困难的教职工,适当予以补助等。有一年下大雨,雨水灌进教师的居室里,杨玉琴二话没说,挽起裤腿就往外淘水。

贺鸿琛从事教育工作

64

年,在景山学校一直是支部书记。他一生大量的时间是做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工作。他辩证法运用得好,讲话条理清晰,分析问题全面,总结能力强。他在几十年思想工作中总结出的重要经验之一是,“遇到各种矛盾要区别对待,保持心态平和,不急不气。因为又急又气既不利于矛盾解决,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有一家电台的记者曾问我,“景山学校的领导如此关心群众,为什么找杨玉琴同志谈心的人还排队呢?”我说:“这有什么奇怪呢?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思想问题。一百多个家庭背景不同,经历各异,性格、脾性多样,终日生活、工作在一起,怎能没有矛盾呢?”大学毕业生分到景山学校做教师,月工资

54

元;而留在高校任教,或分到机关、新闻、出版、学术研究单位,月工资

56

元。当了孩子王,不只钱挣得少,在亲友面前脸上也无光,就是谈恋爱,交朋友,牌子也不响亮啊!所以,每个年轻教师心里都有不同的心结需要解开。

精神可以转化成巨大的物质财富,物质也可以转化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景山学校的教育家群体,在我国三年困难时期能精神振奋,挑灯夜战,集体攻关,就证明了这一真理。

教改情未了

敢峰今年八十有一,贺鸿琛也年届八十,景山学校建校初期的教育家群体也已达古稀之年。如今,敢峰仍然朝气蓬勃、东奔西走,到处讲学;贺鸿琛还担任景山学校和其他几个学校的顾问,一年飞广东四次。其他人没有一个闲在家里的,不是回景山学校继续编教材,就是返聘在兄弟学校任课。有的人会问:“都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不在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满天飞图什么啊?!”正如屈原所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他们图什么呢?小而言之,是为了景山学校的教改事业,大而言之是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早日培养出顶级人才。

2007

年“五一”节时,敢峰和贺鸿琛、陈心五、张定东从力迈学校退下来时,同游长江三峡。敢峰面对滔滔江水,口占一诗:“大江东流去,劳燕各分飞;教改千秋业,留待后来人。”敢峰在为《贺鸿琛传——悠悠景山教改情》一书作序时引了这首诗之后写道:“天长地人有时尽,此志此情无绝期。倘教育不改革,继续沿着‘应试教育’的路走下去,是要误国和误人子弟的啊!”

这就是景山学校老教育家的志向和情操。

可喜的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曙光喷薄四射,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久即将通过。教改事业的“后来人”,在全国已呈群星灿烂的局面。景山学校的年轻教育家们,正在茁壮成长起来。在庆祝景山学校建校

50

周年之际,我祝愿景山学校的教师们沿着教改的宽广大道,高举“三个面向”的大旗,阔步前进,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舒风)

舒风

,河北省晋州市人。

1960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北京景山学校、中国曲艺家协会、国家科委(今国家科技部)人力资源研究所、中国人事报社、中国人事出版社等单位工作。历任《中国人才》杂志主编、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着有《周恩来与张治中》《周恩来与邵力子》等十数部人物传记和《列宁人才思想研究》《你怎样消费时间》等多部着述。主编有《人才问题新思考》《新秀文论荟萃》《你怎样成才》《敢峰教育文选》等。
附:

2011

9

7

日于新北京景山学校校址内举行的

1961

年一年级一班入学

50

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原景山学校书记贺洪琛、校长方玄初,以及童正玉、周蕴玉和方晶老师都到场同聚。下面这首诗是方玄初校长(笔名敢峰)给各位同学们的寄语。
附:

2011

9

7

日于新北京景山学校校址内举行的

1961

年一年级一班入学

50

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原景山学校书记贺洪琛、校长方玄初,以及童正玉、周蕴玉和方晶老师都到场同聚。下面这首诗是方玄初校长(笔名敢峰)给各位同学们的寄语。
峰岸曲
敢峰

2010

7

月)

2010

7

月)
信守底线,追求极致。
拳拳此心,灼灼我志。
俯仰天地,莫愧于兹。
晴也由之,雨也由之。
岸是底线,峰乃极致。
岸不可摧,峰无尽时。
笑傲风浪,愧言仰止。
峰岸相望,伟哉我师。

【原创】郊区人家(1)

昨日去通州区漷县一友人家拜访,喜欢那里的乡村生活。一进大门,门口的看门狗就上蹿下跳、狂吠不止,多亏主人提前将几只狗关起来或拴起来。看家狗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这只大鹅性情懦弱,总是受到三只鸭子的欺侮,因此只能和鸡在一起。




宅养的鸽子很肥

菜地

豆角



生菜


玉米


辣椒


茄子


青蒜,土里的蒜头还没长大

小葱

大葱已经开花结籽了

把周围的土铲松后,
轻轻一拔


大棚里的温度较高,冬季的蔬菜产自这里。现在气温较高,大棚一侧的塑料布已经掀开。

油麦菜

辣椒?

西红柿


很遗憾,西红柿再过几天才能熟。


圆白菜不要拔出来,要用刀砍中间的球,留下来的外层叶子还可以继续长或喂鸡。



油菜

西葫芦藏在叶子下



黄瓜

整齐的黄瓜架








屋子里的大罐用来储存井水,以备停电时供水。

热情的主人特地从很远的批发市场买来海鲜招待我们



小鲍鱼比饭店


大虾做两盘,一盘咸口的,一盘甜口的。



自制烤串



产自内蒙古的羊肉就是香



蓑衣黄瓜用的是自家种的黄瓜



当地叫卷子的主食,将发面切成条做成麻花状。



糊饼,摊一层薄薄的玉米面糊,再码上一层厚厚的韭菜鸡蛋,底面焦黄后用刀切成三角块出锅。主食和菜全有了。


花蛤汤非常鲜,每个花蛤都收拾干净,一点儿不牙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