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初识星城·长沙

2009年2月15日在长沙,工作之余仅一天时间,没能去几个地方。说来这个城市应该和我有一点点缘分,可是半个多世纪我才第一次来到此地,而且又是来去匆匆,也没有留下什么好印象,主要是因为不喜欢当地的饮食,尤其是几乎菜菜有腊肉让我吃不消。我喜欢某地的理由很简单,一是风景,二是饮食,三是气候,四是方言。在我看来,这里的上述几方面都不吸引我。
橘子洲
中国规模最大的酒楼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这里因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而出名。

据说以前洲上种有柑橘数千株,金秋时节橘果累累,但是现在已经见不到几株橘子树(下图的矮树)了

茶树似乎不少,寒冬时节茶花挂满枝头

这里正在大兴土木,据说要用100亿元打造航母式的内陆岛上的人文公园

岳麓书院

据说“惟楚有材 於斯为盛”原本是对联的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句一拆开也可以成为一副对联,而且也对得挺好,所以就一直是这两句了。这副对联也道出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丈余高的大字“福”、“寿”。“福”字有点像猛虎下山,意为“卧虎”之意,“寿”字有点像龙蛇缠绕在一起,两个字合在一起,暗示着岳麓书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这两个字还有段传说呢。


讲堂两侧4块大字石碑上书“忠、孝、廉、节”,原为朱熹所撰,现在见到的是清道光年间山长欧阳厚均重刻的,每块高213厘米,宽131米,字高169米,宽122米。一般像这么大的石刻汉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单个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因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汲泉亭

欧阳厚均书房

六君子堂祭祀宋朝创建和重修该院的六位先贤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8月,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应主教张栻之邀,来到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从各地赶来听课者数千,“一时舆马之众,饮水池立涸”,因而成就了历史上的一宗美谈——朱张会讲,它是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一次著名的会讲。据说当时朱熹和张栻意见不合,在这里就理学问题讨论了三天三夜。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的名声更加远播。

左边是教学斋,右边为半学斋,都是昔日师生们居舍,相当于现在的大学集体宿舍。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题。当年的王夫之、曾国藩以及毛泽东等人均住在这里。

岳麓书院后门外,好似江南的小桥流水

为纪念屈原而修建的屈子祠

三闾大夫庙碑记

岳麓山
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爱晚亭

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原址

据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酒楼——西湖楼



湖南的特产除了腊肉、湘绣还有醴陵的红瓷(中国红),红彤彤的,显得富丽堂皇。这里放一个手绘牡丹赏瓶,供大家欣赏。赏瓶是清代雍正朝新创造型,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朝,成为官窑传统器形。特点为瓶呈撇口、长颈、圆腹、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