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宛平城与卢沟桥

在我的印象里好像这是第一次参观宛平城。网络资料:

宛平城是我国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宛平城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宛平城成为“七·七事变”的历史见证

。1984年重修了城墙、城楼和瓮城。

20世纪末北京市政府决定恢复宛平城明清时期原貌,包括将柏油街道恢复为青石地面等。
宛平城有

东西两座城门,西边的是永昌门(清代改为威严门)。




方便宛平城内居民出行的服务车





曾经的拱极营



街道两旁的巷子里仍住着这里的老住户

曾经的兴隆寺现在是小学校









抗日战争纪念馆刚刚闭馆


雄狮雕塑

















宛平城东边的

顺治门




















康熙重修卢沟桥碑





康熙察永定河碑


乾隆重葺卢沟桥碑















古老的石狮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摄影爱好者既可以拍到卢沟余晖,又可以拍到卢沟晓月。

旧桥面遗址
















【原创】精致典雅的榆树庄公园

从微信群里看到介绍榆树庄公园的帖子,次日就大老远跑去看个究竟。
网络资料:

榆树庄公园

是北京新建园林中唯一一座纯古典式风格的园林,

位于北京丰台区西部,看丹路和看丹南路之间,是当地农民自建的休闲公园。公园总规划面积768亩,

水面40多亩,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纪怀禄教授负责设计。

公园分为湖泊、山岳、丘陵、平原4个景区,共有烟雨观林、西堤晚雾、柳荫鱼跃、镜湖秋艳、武陵探幽、飞瀑冷月、荷池夜雨、水幕揽奇、金山夕照等16景,

园区艺术处理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传统造园原则,在强调北方园林浑厚粗犷艺术性格的同时,又力求兼具江南园林的婉约神韵。园林采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形式,建筑木构不饰雕绘,朴拙无华,

保持了原生态湿地状态,

公园的湖水几乎全部来自雨水回收工程收集的雨水。

榆树庄公园

以看丹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园,由于附近正在建地铁站,占用了部分园区,所以目前仅建成南园,而且游园免费,停车免费。公园虽落成十几年,

但知道的人并不多,平时游客多是附近的居民。
园区的标志性建筑是位于丘陵景区的

文峰塔,文峰塔

共5层,

高约48米




















































































【原创】春游南海子

上周末去了一趟南海子公园,距上次来此地已有5年。





麋鹿苑附近的雕塑

麋鹿苑是公园里最有特色,也是最有趣的地方。五年前曾经写过


麋鹿苑门口的地面设置了防止麋鹿逃跑的路障


站在这座桥上可以看到远处的麋鹿

桥上刻着古人对南海子和麋鹿的描述,还有这里常见鸟类的介绍牌。
























灰鹤







游客不能进入

大部分麋鹿所在的保护核心区


公园里的科普宣传做得好,世界灭绝动物墓地的设计很有创意













用原木搭成的森、林、木字样,最后为十字架,寓意为




麋鹿苑里还有其他一些动物







在较近的地方看麋鹿


































儿童游乐场里的科普知识




蜜蜂之家

蜘蛛之家











公园里很适合放风筝

【原创】听一场北京评书

早就听说王玥波的评书说得不错,上周末去

听了一场连丽如先生和王玥波、梁彦两位弟子说的评书。现在宣南会馆搬到了天桥艺术大厦,方便了城东的观众,演出时间仍是

开场前说书人在门口售书

老观众都知道这位卖茶水和瓜子的老先生是谁




可以容纳二百多人的场子,去晚了就只能选择后排或两侧的座位了。

中午12点就去买票的观众可以先占上座,再去吃午饭。

八零后的梁彦,本职工作是编辑,说起评书来也能旁征博引、引人入胜。




连丽如老先生今年已经75岁了,仍然活跃在评书舞台上,精气神不减当年。





王玥波说评书不时与观众互动,台下经常笑声一片。他反应机敏,
“包袱”抖的诙谐幽默,
面部表情也很丰富。






















观众边听评书边喝茶,嗑瓜子声不绝于耳,还有人吃着现买的零食或自带的点心和水果。这里真是个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散场后意外地遇见了曾经的“女儿国国王”,她仍像三十年前那样,知性、美丽、温婉。据说她是这里的常客,经常来听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