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
郊阳明山脚下,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
样式设计建筑的
,1965年11月12日落成,1966年启用
。
淡蓝色的琉璃瓦屋
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
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其
藏品包括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
、清代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
和承德避暑山庄、青铜器之乡宝鸡
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
。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
、文物
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由于受到展厅面积所限,馆内的书画、织绣等易损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即便这样,要将这里所藏60余万件稀世文物逐个儿亮相至少需要30年时间,所以我们如果下次来看到的又是另外一批文物了。不过有三件镇馆之宝始终没有换过。
台湾的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
郊阳明山脚下,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
样式设计建筑的
,1965年11月12日落成,1966年启用
。
淡蓝色的琉璃瓦屋
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
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其
藏品包括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
、清代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
和承德避暑山庄、青铜器之乡宝鸡
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
。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
、文物
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由于受到展厅面积所限,馆内的书画、织绣等易损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即便这样,要将这里所藏60余万件稀世文物逐个儿亮相至少需要30年时间,所以我们如果下次来看到的又是另外一批文物了。不过有三件镇馆之宝始终没有换过。
由于馆内不能拍照,大家就看一下故宫外景吧。
进馆后每人领到一个导览耳机,戴上它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导游的介绍,而不会干扰他人,所以导游在博物院里说话声音都很轻,这让我感觉很好。
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和毛公鼎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翠玉白菜是用一块半灰白、半翠绿的灰玉雕成,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白色的部位雕成菜帮、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上面还有一只蝈蝈、一只蚂蚱。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永和宫(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因此有人推测此物为瑾妃的嫁妆,象征其清白,并企求多子多孙。有报道,这颗“菜”菜叶上蝈蝈的一根长须断了约1厘米,很可能发生在高雄展出期间。而有关人员则宣称,在从清宫中运往台北故宫前已有此伤痕。
放一张网上的图片
肉形石俗称红烧肉、东坡肉,出自内蒙阿拉善左旗,在清朝康熙年间供入内府。此物从哪个角度看,都很像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无论是色彩还是纹理,都可以乱真,其实它是一块玛瑙石。
下图左为网上图片,下图右为我买的肉形石冰箱贴。
西周
青铜器毛公鼎于
1843年在陕西宝鸡岐山
出土,有着2800年的历史。因其鼎腹内铸有32行关于“册命”毛公
喑(yīn)的铭文,故名“毛公鼎”。迄今为止,毛公鼎是铭文最多的重器,自然便成了稀世瑰宝。当时的青铜器不但以质地、古旧程度论价,而且还按照铭文的字数加价,一个字可以加一两黄金。
西周
青铜器毛公鼎于
1843年在陕西宝鸡岐山
出土,有着2800年的历史。因其鼎腹内铸有32行关于“册命”毛公
喑(yīn)的铭文,故名“毛公鼎”。迄今为止,毛公鼎是铭文最多的重器,自然便成了稀世瑰宝。当时的青铜器不但以质地、古旧程度论价,而且还按照铭文的字数加价,一个字可以加一两黄金。
放一张网上图片
在手上盖个戳即可中途出入展厅
郁郁葱葱的阳明山
出来时已是中午12点半,到士林区大溪地花园餐厅吃饭。这里本是婚宴场所,现在也临时成了旅游餐厅。
偌大个餐厅挤得满满当当,看相貌估计多是大陆游客吧。
十人餐还算够吃,只是蔬菜略少。好在台湾小宾馆、小饭店的自助早餐都有充足的肉松、凉拌菜,能够满足我一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