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歌剧《西施》观感

前晚去国家大剧院看歌剧《西施》,一是喜欢雷蕾作的曲子,二是冲着戴玉强(我是他的粉丝)。喜爱歌剧的人还真不少,空座位不多。我买的是200元票,坐的是400元的空位子

。演出将近3个小时,演员很卖力气,尤其是戴玉强,始终激情洋溢,声情并茂,很欣赏他的嗓音和风格。不过我觉得这部剧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好,剧情编得有些牵强,让人费解;歌词不易记忆,有些词又过于直白;曲调美感不足,不容易传唱开来。
http://b.bst.126.net/style/common/htmlEditor/portrait/face/preview/face31.gif
因为大剧院里面不让带相机,用200万像素的手机拍了几张,自然效果不好。


回想上个世纪,我国曾经诞生了不少优秀的民族歌剧,放几个网址方便大家欣赏:
四十年代的《白毛女》中“北风吹”
王昆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wMjIzMTI=.html
郭兰英版

http://www.56.com/u11/v_MTc3OTEzMjU.html
彭丽媛版

http://v.ku6.com/special/show_2571254/8Jiz6rbBIEF4nN2i.html
五六十年代就更多了
《小二黑结婚》中“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xOTQ2NzQ4.html
《刘胡兰》中“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http://www.56.com/w39/play_album-aid-7328197_vid-NDIyMjAwODc.html
“数九寒天下大雪”

http://www.56.com/w39/play_album-aid-7328197_vid-Mjk3MjA1MTU.html
《刘三姐》中“多谢了”

http://www.56.com/w72/play_album-aid-1133031_vid-MTUxNzI5Mjk.html
“对歌”

http://www.56.com/w72/play_album-aid-1133031_vid-MTUxNzYxNzc.html
“世上哪有树缠藤”

http://www.56.com/w72/play_album-aid-1133031_vid-MTUxNzkzNzg.html
《洪湖赤卫队》中“洪湖水浪打浪”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0NzQ1Nzcy.html
“看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4Nzk4MjA=.html
《红珊瑚》中“珊瑚颂”

http://v.ku6.com/special/show_2571254/4K-a6YYSydqLFfMq.html
《江姐》中“绣红旗”

http://v.ku6.com/special/show_2571254/V9hsMnTjHAZs5TQy.html
“红梅赞”

http://v.ku6.com/special/show_2571254/JFIERdm9PhHgafrP.html
八十年代施光南的作品《伤逝》中“紫藤花”

http://v.ku6.com/special/show_3300169/Hs4U7_yZ5EGoaJri.html
44年前,我在清华大学看了一场学生演的大型歌舞剧《井冈山的道路》,那优美的主旋律令我至今难忘,可惜当时没留下影像资料,现在能找到的音频资料也很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dNNQf_2MUc/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CD5nq7R1Vk/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JtRfLdeWfQ/

。这里是其中一曲“八角楼的灯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xMzU3NzI=.html

,我当时听完就会唱了,可见词曲多么朗朗上口了。
那时这些歌剧家喻户晓,其中很多脍炙人口的曲子传唱至今。我认为,这部《西施》从编剧到词曲都不及以往这些歌剧的水平。
临出剧场时意外地见到了年逾古稀的卞祖善老先生,近年来每逢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时,都是他在电视台进行点评。老先生携夫人一起来看《西施》,当时一紧张忘记问问他的感想了,不知他是否喜爱这部新歌剧。

【原创】羊城漫步

2010年4月10日又一次来到广州,感觉那一座座高架桥和两旁的高楼很像上海,不过一个重要变化是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可能是为了迎接亚运会的缘故吧。
白天鹅是我很喜欢的酒店,设施虽旧但维护的很好,这里晚上的自助餐尤为丰盛。



五羊是广州市的标志,所以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是五只羊——乐

羊,分别叫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乐

羊,合起来就是“祥和如意乐洋洋”。

烟雨蒙蒙的珠江

白天鹅位于沙面,这里曾经是英法租界,雕塑留下了那时的记忆。

国外的知名专家来此讲课,PPT做得很漂亮。


一位热情的朋友带我们去了一个私人农场,里面的果树种类繁多,引起了我的好奇,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火龙果树

枇杷树(绝对准确,都吃着了)

柠檬树

芒果树

杨桃树

荔枝树

木瓜树(木瓜在树上挂着呢)

莲雾树

鸡蛋花
鸡蛋花是老挝的国花,是广东肇庆的市花,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鸡蛋花是热情的西双版纳傣族人招待宾客的最好的特色菜。在热带旅游胜地夏威夷,人们喜欢将采下来的鸡蛋花串成花环作为佩戴的装饰品,因此鸡蛋花又是夏威夷的节日象征。鸡蛋花在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鸡蛋花还有清热、祛暑的药用价值。

改良芒果树

鱼塘边的芋头,原来芋头是离不开水的。

散养的鸡群

朋友家的高档小区真是漂亮,这里一户三层,还送地下两层。


刚钓来的大鱼有20多斤重

盛情难却,可是我实在不敢吃,也不喜欢吃这些动物。在我来看,这些稀奇古怪的动物还不如农家饭好吃呢!
鳄鱼汤,没敢吃肉,象征性的喝了点汤,黏黏糊糊的感觉。

海豹蛇在热带海洋里生长,无毒。因为海豹蛇长期在海里生长,不停地游动,所以没有皮下脂肪。看着别人大快朵颐,我的感觉是恐惧。

大贵虾,肉有点老。

鲨鱼胶,这么一大块谁吃的了?

晚上在长隆国际大马戏看的俄罗斯大马戏实在是太精彩了,票价也不贵。演员的技艺高超,声光电的场景,真是惊险、有趣、美轮美奂。可惜相机和我的技术都不佳,拍出来的照片只能凑合看了。
狮子、老虎都成了乖宝宝

马术

犹如仙女下凡


小象巡游是用卷起的鼻尖打招呼的。

狗熊系列(踢足球、走钢丝、骑自行车、骑摩托车)




会跳舞的马,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里的马一样,身上的鬃毛油光发亮。


聪明的猩猩战士

笨重的大象一点也不笨。




艺高胆大的俄罗斯演员的表演,令全场观众紧张的时而屏住呼吸,时而惊呼。演员们没有佩带保险绳,每天都做这么高难度的动作,真让人为他们捏把汗。

还敢在上面跳绳呢


这一天过得真充实呀!

【原创】南京秦淮河·忆08

2008年3月15日去南京开会,利用中午一小时空闲时间去秦淮河附近看看。
这里热闹得如同北京庙会


百度:金陵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六朝时期流传至今,多达80多个品种。名点小吃有荤有素,甜咸俱有,形态各异,尤其是以秦淮八绝(八道点心)叫绝。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夫子庙品尝秦淮风味小吃后,题写横幅:“小吃好吃”,亦作“吃好吃小”。第一绝: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脑和葱油饼,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第七绝:瞻园面馆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夫子庙美食街位于夫子庙南端,东起平江府路,西止来燕路。建筑造型各异,高低错落有致,青砖小瓦,粉墙坡屋,古朴典雅,与夫子庙古建筑群融为一体。内部设施一流,颇具现代气息。



提起秦淮河,我便会想起小学时的课本《儿童学现代文》中朱自清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今日的秦淮河沿岸有着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桨声灯影,繁华依旧,魅力如故。夜晚荡桨于秦淮河中一定很惬意,可惜这次来宁是没有时间了。



两岸的餐馆鳞次栉比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西南数十米,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旧时王谢子弟善著乌衣,因而得名。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曾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对此处的感叹。从此乌衣巷便名播中外,游人不绝。
我是在无意间发现了乌衣巷,很不起眼啊。



夫子庙即是孔庙,原来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夫子庙始建于宋,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夫子庙以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

王羲之曾经住在此地

【原创】西岳华山·忆08

百度: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居五岳之首,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县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自古华山一条路”道出了华山之险,但是现在攀登华山早已不止一条路。2008年9月,我乘着缆车登华山,轻松快捷,不到一天打了个来回,但也就不能充分领略到华山的险峻和登山的乐趣了。


















在山下看到的“陕西十大怪”,不过有些现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